文章快速检索    
 
  中国地质 2017, Vol. 44 Issue (3): 620-621  
0

引用本文
2017. 中国首次试采天然气水合物成功[J]. 中国地质, 44(3): 620-621.  
2017. First successful trial collection of natural gas hydrate in China[J]. Geology in China, 44(3): 620-621.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中国首次试采天然气水合物成功
文献标志码:A             
First successful trial collection of natural gas hydrate in China

天然气水合物是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下结合的化合物,1 m3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 m3的水和164 m3的天然气,能量密度高,资源潜力巨大。据估算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甚至认为它是能够满足人类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是今后替代石油、煤等传统能源的首选。

2017年5月10—1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中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首次对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进行工业化试采。试采地点水深1266 m,天然气水合物储层位于海底以下203~277 m。天然气最高产量达3.5万m3/d,平均日产超过1万m3,其中甲烷含量最高达99.5%,连续7 d零19 h稳定产气,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试采安全评估和环境监测结果显示,监测结果显示,周围地层无明显变化,海水及周边大气等甲烷浓度无异常,环境无污染,未发生地质灾害。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长、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

中国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始于1995年,2007年5月获得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成为世界上第四个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

2010年底,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提交了《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成果报告》,在该海域140 km2范围内,圈定含矿区总面积约22 km2,探明天然气水合物矿体11个,矿层平均有效厚度约20 m,预测储量约194亿m3;水合物富集层位气体主要为甲烷,其平均含量高达98.1%,主要为微生物成因气。目前,初步查明:在中国南海的近海海域,富含天然气水合物的面积5242 km2,其资源量估算达4.1万亿m3

2017年5月1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宣布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

本次试采的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属于泥质粉砂型储层类型,该类型在世界上超过90%,也是中国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储集类型,此类储层的开采难度非常大。由于是对粉砂质水合物进行首次开采试验,为此专家们在试采思路、试采井位选择、工程地质勘查、关键技术和工艺确立、试采平台优选等方面,采用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如:针对本区水合物储层主要为泥质粉砂,其渗透率低的特点,在试采中采用了水力割缝方法对储层进行改造,割缝效果良好,大大提高了地层渗透性。与此同时,他们使用的窄密度窗口平衡钻井技术、深水浅层井口稳定性增强技术、松软复杂矿体综合开发技术、低渗速敏储层改造技术、未固结超细储层举升与防砂技术、水合物二次生成预防技术及完井与测试系统集成技术,保障了本次天然气水合物的试采成功。

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点火实验现场照片(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