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甘肃省矿产资源综合勘查利用与保护工程研究中心,甘肃 天水 741020;
3.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 陕西 西安 710100
2. Gansu Provincial Exploration Research Center of 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Mineral Resourses, Tianshui 741020, Gansu, China;
3. Xi’an Center of Mineral Resources Survey, Xi’an 710100, Shaanxi, China
湘潭子金矿位于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东段,北中秦岭褶皱带接合部位的商丹蛇绿混杂岩带中。该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目前已发现李子、湘潭子、柴家庄、水硐沟、大店沟、九条沟等大中型金矿床10余处。
湘潭子金矿自1996年开展地质勘查工作以来,截至2008年6月30日,累计探明金资源量6760 kg,经历了多年的开采后,采矿权范围内资源面临枯竭,迫使矿山必须在深部找矿上有所突破。因此,两当县招金矿业有限公司委托甘肃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开展了湘潭子金矿深部地质勘查工作,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勘查成果。
2 研究方法(Methods)在充分收集和综合分析研究区内以往地质、物探、化探等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对采矿权标高(1580 m)以下部署钻探工程进行深部验证,基本查明矿体在深部规模、形态、产状及其空间分布范围等;通过详细的地表与井下构造蚀变填图,基本查明矿床控矿因素,总结了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同时室内采用镜下鉴定、分析测试以及综合研究,分析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模式等。
3 研究结果(Results)矿区赋矿地层主要为泥盆纪大草滩组和新元古代木其滩岩组;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其中白崖沟-潘家坝区域断裂F1横贯矿区,呈近东西向展布,为区内主要导矿构造,其旁侧次级近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东向断裂为本区主要容矿、控矿构造(图1a);区内侵入岩较为发育,期间经历了印支早期闪长岩−花岗岩(240~245 Ma)和印支晚期花岗(216~220 Ma)两期构造—岩浆活动,其中印支晚期侵入岩与金矿关系密切。
![]() |
图 1 湘潭子矿区地质矿产简图(a);黄铁矿化蚀变岩型矿石(b);块状硫化物型矿石(c) Fig. 1 Simplified geological and mineral map of the Xiangtanzi mining area (a); Pyritized altered rock−type ore (b); Massive sulfide−type ore (c) |
矿区共划分3条矿化带,圈出金矿体52个,矿体长13~670 m,厚0.76~6.10 m,Au平均品位1.51~12.75 g/t,矿床平均品位2.41 g/t;矿体的分布和产出主要受近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东向断裂控制;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黄铁矿化蚀变岩型(图1b)和块状硫化物型(图1c),地表经氧化变为褐铁矿化蚀变岩型、块状褐铁矿型。
通过本次勘查工作,基本查明了Ⅰ-3、Ⅱ-10、Ⅱ-14、Ⅱ-16和Ⅲ-2等金矿体在深部1580 m以下的形态、产状、规模变化及砂石质量特征等,上述矿体厚度和含矿品位基本稳定,局部具分支复合和尖灭再现的特征,在采矿权1580 m标高以下控制矿体最大斜深500 m,查明控制+推断金矿石量339.6万t,新增金金属量6699 kg。目前,矿区内大部分矿体在采矿权平面范围核定采深1580 m以下尚未工程验证,预测其深部潜在资源量具有大型远景。
4 结论(Conclusions)建立了湘潭子金矿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初步认为湘潭子矿床成矿系统为一套与印支晚期侵入岩密切相关的金多金属成矿系统,深源富含成矿物质和流体的岩浆上侵,沿断裂构造与岩体顶部水压裂隙系统贯通,形成了脉状和网脉状矿体。
本次勘查工作不但进一步扩大了湘潭子金矿深部找矿潜力,而且也为该区同类型矿床深部找矿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同时有利支撑了甘肃甘南—陇南金矿资源基地建设。
5 基金项目(Fund support)本文为甘肃省级基础地质调查项目“甘肃省天水市柴家庄-太阳寺金矿矿集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市场委托项目“甘肃省两当县湘潭子金矿资源储量核实”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242984、DD20240019)联合资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