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中全新世以来连云港滨海地区沉积物碳埋藏通量及来源解析

    Analysis of carbon burial fluxes and sources in the sediments of coastal area of Lianyungang since the Mid-Holocene

    • 摘要: 【研究目的】海岸带及陆架区碳埋藏影响因素及其驱动机制是全球的研究热点之一,以往的研究一般局限于土壤总有机碳(TOC)的单孔研究,较少进行总碳(TC)与TOC的系统研究, 本文对连云港中全新世以来沉积物碳埋藏及保存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可以为评价区域碳储能力服务。【研究方法】通过对连云港滨海地区中全新世以来沉积物TOC、TC、TN(总氮) 含量及δ13C的测定,结合AMS14C测年、X衍射、易溶盐、有孔虫、粒度、密度、比重、含水率等数据,分析了连云港滨海地区碳埋藏的时空分布特征、碳来源及碳埋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采用历史地理学结合14C测年数据进行了年代地层划分,分为三个沉积阶段:阶段Ⅰ 为6325 a BP~722 a BP期间,为陆架沉积环境,TOCBF(TOC埋藏通量)平均值为8.1 g.m-2.a-1,TCBF(TC埋藏速率)平均值为24.9 g.m-2.a-1。阶段Ⅱ 为722~205 a BP期间,为滨海陆架-海滨海环境,TOCBF平均值为57.00 g.m-2.a-1,TCBF平均值为271.8 g.m-2.a-1。阶段Ⅲ 为205~0a BP期间,为潮间带环境,TOCBF、TCBF数值与阶段Ⅱ 相当。阶段Ⅰ 的沉积物TOC虽较阶段Ⅱ、Ⅲ含量稍高,但阶段Ⅱ、Ⅲ受黄河夺淮 后物源补给的影响,沉积速率增长了5~9倍, TCBF与TOCBF分别增长了8倍及11倍。【结论】海相软土TC含量主要受到东亚强季风控制的现代环流影响,TC主要有IC组成,平均占比约70%,最高占比达84%。在6325~3000 a BP期间TC含量较低,或与在此期间强烈的东亚强季风有关,此阶段平均粒径数值也较其他沉积阶段大。TOC来源主要为海源,约占67%,陆源占比约33%。浅表TOC数值较高,这与浅表有TOC藏时间较短,部分TOC尚未完全矿化分解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有关。【研究目的】海岸带及陆架区碳埋藏影响因素及其驱动机制是全球的研究热点之一,以往的研究一般局限于土壤总有机碳(TOC)的单孔研究,较少进行总碳(TC)与TOC的系统研究, 本文对连云港中全新世以来沉积物碳埋藏及保存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可以为评价区域碳储能力服务。【研究方法】通过对连云港滨海地区中全新世以来沉积物TOC、TC、TN(总氮) 含量及δ13C的测定,结合AMS14C测年、X衍射、易溶盐、有孔虫、粒度、密度、比重、含水率等数据,分析了连云港滨海地区碳埋藏的时空分布特征、碳来源及碳埋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采用历史地理学结合14C测年数据进行了年代地层划分,分为三个沉积阶段:阶段Ⅰ 为6325 a BP~722 a BP期间,为陆架沉积环境,TOCBF(TOC埋藏通量)平均值为8.1 g.m-2.a-1,TCBF(TC埋藏速率)平均值为24.9 g.m-2.a-1。阶段Ⅱ 为722~205 a BP期间,为滨海陆架-海滨海环境,TOCBF平均值为57.00 g.m-2.a-1,TCBF平均值为271.8 g.m-2.a-1。阶段Ⅲ 为205~0a BP期间,为潮间带环境,TOCBF、TCBF数值与阶段Ⅱ 相当。阶段Ⅰ 的沉积物TOC虽较阶段Ⅱ、Ⅲ含量稍高,但阶段Ⅱ、Ⅲ受黄河夺淮 后物源补给的影响,沉积速率增长了5~9倍, TCBF与TOCBF分别增长了8倍及11倍。【结论】海相软土TC含量主要受到东亚强季风控制的现代环流影响,TC主要有IC组成,平均占比约70%,最高占比达84%。在6325~3000 a BP期间TC含量较低,或与在此期间强烈的东亚强季风有关,此阶段平均粒径数值也较其他沉积阶段大。TOC来源主要为海源,约占67%,陆源占比约33%。浅表TOC数值较高,这与浅表有TOC藏时间较短,部分TOC尚未完全矿化分解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有关。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