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陆成矿区带划分
Discussion on the metallogenic belts divided in African continent
-
-
非洲大陆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世界上最重要的50种矿产非洲都不缺少,其中至少有17种矿产的蕴藏量在世界位居第一。已有资料表明,非洲的铂、锰、铬、钌、铱等矿产蕴藏量占世界总储量的80%以上,磷酸盐、钯、黄金、钻石、锗、钴和钒等矿产占50%以上,铀、钽、铯、铝矾土、氟石、锆和石墨等矿产占30%以上。因此,长期以来非洲大陆以其丰富的资源倍受全球关注。
根据地质和地球物理等综合研究表明,非洲大陆由克拉通型、造山带型、裂谷型3类岩石圈组成,非洲大陆西部以克拉通型为主、东部以裂谷型为主,以岩石圈不连续为界,可划分出西部和东部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不同类型岩石圈为其二级、三级构造单元(另文发表)。不同类型岩石圈形成过程、动力学性质不同,与成矿关系各具特色。结合地质历史和重大地质事件分析,非洲太古宙克拉通形成以壳幔分异、垂向地壳增生为主导,形成BIF型铁(锰)矿、绿岩型金矿、Cr,Ni, PGE等矿产。已有资料表明,就2.5~3.8 Ga时期的地层而言,仅在南非,这个时代的岩石中产出的黄金占世界一半以上。稳定的太古宙克拉通型岩石圈,在随后的古元古代和中元古代造山作用过程中,大陆地壳生长方式以水平增生为主,改造太古宙克拉通型岩石圈的同时形成围绕克拉通的造山带型岩石圈,并使大陆范围扩展。新元古代时期,席卷整个非洲大陆的泛非构造热事件,导致包裹着西非克拉通、刚果克拉通和卡拉哈里克拉通的古元古代和中元古代造山带“活化”,不同程度地受到成分或结构的改造,成为新元古代造山带型岩石圈。东部冈瓦纳大陆和西部冈瓦纳大陆各地块之间碰撞,形成既有新生陆壳、洋壳,也有太古宙至中元古代陆壳的东非造山带型岩石圈,以及含古老碎片的撒哈拉新元古代克拉通型岩石圈,使非洲大陆主体形成。期间多期多阶段的板块碰撞拼合作用、裂谷作用、火山喷发作用、岩浆侵入活动、大规模花岗岩化、混合岩化作用和多期次的变质作用,造就的主要金属、非金属矿床包括金、铜、铬、铂族、锰、铁、镍、钒、钛、铀、石墨、金刚石等。古生代时期,非洲大陆主体稳定,主要表现为多期多阶段的大规模海陆交互沉积和盆地升降作用,形成含煤岩系和含铀砂砾岩沉积。中新生代时期,伴随大西洋张开和非洲大陆与南美大陆分离,非洲大陆东部在泛非造山带型岩石圈基础上发育裂谷型岩石圈,主要表现为强烈裂谷作用和大范围的基性超基性、中酸性岩浆侵入和喷出活动,以及现代沉积作用等,形成原生金刚石矿床、油气田、贱金属和放射性金属矿床以及各种砂矿矿床。因此,非洲大陆丰富矿产资源的形成(图 1),与这个古老大陆岩石圈构造形成、演化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非洲大陆形成,岩石圈构造演化过程,结合主要矿产空间分布、矿床类型、矿产组合,以及壳幔结构状态,划分出31个成矿区带(表 1),其中非洲大陆27个。本文从岩石圈角度划分构造单元,探索岩石圈演化与成矿关系基础上划分成矿区带,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供大家参考。非洲大陆是资源宝库,也是全球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的少数地区之一,深入研究其大规模成矿背景、探讨深部过程与成矿关系,总结成矿规律,对于引导企业“走出去”取得实效、地学创新等具有重要意义。
表 1 非洲大陆成矿区带划分 -
表 1 非洲大陆成矿区带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