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郝梓国
创刊:1953年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3657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167/P
国内邮发代号:2-112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2006, 33(3):451-460. DOI: 10.12029/gc20060301
摘要:提要:笔者初步总结了中亚主要成矿带的基本特征,并探讨了新疆邻区矿带在新疆境内的可能延伸。研究者对新疆邻区成矿带的划分、成矿建造类型和特征的认识不断在变化,因此,笔者强调,在与邻区地质矿产对比时,必须系统了解其研究历史并力求在查明控矿基本要素的基础上进行。此外,在中亚地区,与早古生代陆壳增生相关的成矿作用相当重要,而晚古生代的大规模成矿更多地表现为对已有成矿物质的继承、改造和新成矿物质的叠加,形成了多阶段成矿作用的复合,这些都属于中亚成矿域的特征,也是在对比研究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的。通过分析和对比研究,故认为在中亚成矿域中控制大型、超大型矿床的主要成矿环境可初步概括为以下6种:(1)夹杂于显生宙造山带中的众多前寒武纪地块,在其内部形成了重要的原生铀矿和稀有金属矿床;(2)形成于早古生代陆缘增生带、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晚期的科克切塔夫东缘和北准噶尔(境外)的别斯图贝、玛依卡因、捷克利等重要的金、铜多金属矿床;(3)在加里东和前加里东陆壳围限的环巴尔喀什湖地区,具有多个峰期和在空间上相互叠加或有一定迁移规律的成矿作用;(4)境外中天山地块南部存在一条重要的成矿带,代表性的矿种是Au-Cu-Mo-W,该成矿带线性特征明显并与一个活动延续的时间长达70 Ma的巨型水热系统相关;(5)南哈萨克斯坦及其以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中的可地浸型铀矿及晚古生代超大型砂岩铜矿等大都形成于碰撞后的陆内环境,其成矿作用还可能与深部来源的成矿物质有关;(6)中亚的重要矿床大都产在有所谓大型“横向构造”与成矿带交叉的部位,造成呈串珠状分布的矿结。
2006, 33(3):461-469. DOI: 10.12029/gc20060302
摘要:提要:矿床是大地构造演化的重要指示标志,矿床特征和时空分布格局为重建东天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制约。研究表明,夹于吐哈地块和中天山地块之间的东天山古生代造山带,在空间上可分为吐哈盆地南缘铜矿带(北带)、康古尔金矿带(中带)和阿齐山—雅满苏铁(铜)-银多金属矿带(南带)3个不同的构造-地层(岩浆)-成矿带。在时间上东天山造山带具有明显的三阶段演化性:(1)吐哈盆地南缘奥陶—泥盆纪为活动大陆边缘,形成了包括VMS型铜锌矿床和斑岩型铜矿床在内的古陆缘成矿系统;晚泥盆世末—早石炭世初古洋壳向北俯冲关闭,中天山地块增生拼贴到吐哈地块(属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组成部分)南缘。(2)早石炭世(维宪期)沿康古尔缝合带再次拉张,形成石炭纪裂陷槽火山-沉积岩系及相应的层控成矿系统(VMS型铜锌矿床、火山岩型铁(铜)矿床、自然铜矿床),裂陷槽封闭过程中发育了夕卡岩型银多金属矿床。(3)早二叠世形成与幔源岩浆底侵作用有关、跨构造单元发育的铜镍硫化物成矿系统和与剪切活动有关的金矿床。依据上述认识,对东天山地区的矿产勘查提出了新建议。
2006, 33(3):470-476. DOI: 10.12029/gc20060303
摘要:提要:新发现的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带分布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表现为组分齐全的蛇绿岩和增生杂岩。由盆地边缘向山区方向,大体呈依次带状分布的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枕状玄武岩和深海相硅质岩,同时发现超镁铁岩之上被一套火山磨拉石沉积不整合覆盖。在克拉玛依蛇绿岩的白碱滩段中采得蚀变辉长岩样品,锆石SHRIMP定年结果集中在(414.4+8.6)Ma和(332±14)Ma。这一发现为研究中亚洋盆形成和消亡时代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确定准噶尔盆地基底性质提供了重要线索。
吴 波 , 何国琦 吴泰然 李会军 , 罗红玲
2006, 33(3):476-486. DOI: 10.12029/gc20060304
摘要:提要:新发现的出露于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板块缝合带的布尔根蛇绿混杂岩带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结合带,呈北西向展布。主要表现为糜棱岩化的基质中混杂着大小不一、性质各异的蛇绿岩各组分的岩块。基质主要有糜棱岩化的火山岩、凝灰岩和破碎强烈的火山碎屑岩。蛇绿岩岩块主要有碳酸盐化的超镁铁岩(?)、玄武岩、辉长岩和硅质岩岩块等。玄武岩具有OIB和IAB特征。拉斑玄武岩SHRIMP锆石年龄352 Ma,说明蛇绿岩的形成可持续到晚泥盆世—早石炭世。这一发现对于认识中国准噶尔盆地以北地区的晚古生代蛇绿岩带及其向境外的延伸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6, 33(3):487-497. DOI: 10.12029/gc20060305
摘要:提要:基于前人的资料和本文获得的锆石SHRIMP数据,故建议解体“大哈拉军山组”。西天山东段拉尔敦达坂一带出露的火山岩是晚石炭世火山作用的产物,建议创名“拉尔敦达坂组”。新源城南的早石炭世火山-沉积岩依然使用“大哈拉军山组”。西天山西段大面积出露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比较复杂,原始创名剖面(特克斯南大哈拉军山一带)分布的早石炭世火山-沉积岩暂时继续使用“大哈拉军山组”的名称,但其北部大面积分布(昭苏北—特克斯—巩留-阿希金矿地区)的火山岩形成于晚泥盆世(而不是以前认为的早石炭世),建议用“特克斯达坂组”表述这套晚泥盆世火山—沉积地层。
王 博 , 舒良树 Cluzel D Faure M Charvet J 马 前 , 吴 华 , 徐兴旺 莫新华 梁光河 程松林 秦克章 李 军 张宝林 王 杰 肖骑彬, 韩照举 金长明 李金祥
2006, 33(3):498-508. DOI: 10.12029/gc20060306
摘要:提要:石炭纪火山岩广泛分布于西天山伊犁陆块周缘,其岩性复杂,并大多与陆源碎屑岩伴生或互层。其中伊宁阿希、尼勒克和那拉提3个剖面的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这些火山岩属于钙碱性系列,由玄武岩、粗玄岩、玄武质安山岩、玄武质粗面安山岩、安山岩、流纹岩、英安岩和粗面岩组成。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富集。这些火山岩亏损高场强元素Nb, Ta,Zr等,而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 Rb等,因而这些岩石的形成与板块俯冲有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图解进一步表明,这些岩石形成于大陆岛弧环境。与之共生的早、中石炭世浅海—滨海相沉积地层以及伊犁陆块北缘巴音沟—莫托沙拉沟晚泥盆世—早石炭世蛇绿岩带的存在,表明伊犁陆块北缘在石炭纪时其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石炭纪火山岩的形成可能与晚泥盆世—中石炭世早期北天山洋盆向南的俯冲作用有关。
2006, 33(3):509-515. DOI: 10.12029/gc20060307
摘要:提要:笔者报道了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中企鹅山群、雅满苏组火山岩和土屋铜矿的斜长花岗斑岩及铜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进一步讨论了该成矿带的构造演化。企鹅山群火山岩的铅同位素位于地球演化线的右侧,与北半球铅同位素演化线相比,具有弱富集的特征。斜长花岗斑岩及铜矿石的铅同位素分布在企鹅山群范围之内,与之相似。雅满苏组比企鹅山群富放射成因铅,也具有弱富集的特征。在铅构造模式图解中,企鹅山群位于地幔演化线上,雅满苏组位于造山带演化线附近。雅满苏组的铅同位素具有线性排列特征,位于企鹅山群和中天山花岗岩之间,指示两端员混合的趋势。企鹅山群和雅满苏组火山岩都随着流体交代作用的加强,越来越贫放射成因铅,指示交代地幔楔的流体应主要来自蚀变洋壳,而没有泥质沉积物的参与。雅满苏组比企鹅山群富放射成因铅主要是由于其陆壳基底厚度较大,较强的陆壳混染造成的。
2006, 33(3):516-528. DOI: 10.12029/gc20060308
摘要:提要:天格尔峰—艾维尔沟一带处于东、西天山交界部位,长期以来,其地层单元划分、时代归属、分布范围和名称使用均不统一,给天山构造带的研究带来诸多的问题。通过东西6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北天山原奇尔古斯套组(天格尔组)分布区域发现了两条不整合面和大量化石资料。结合岩石组合特征、同位素年龄数据、变质-变形作用和沉积背景的差异,进一步将原奇尔古斯套组(天格尔组)解体为上泥盆统天格尔组(狭义)、上石炭统奇尔古斯套组(狭义)、上石炭统后峡组和下二叠统阿尔巴萨依组,并填绘出了各地层单元的分布范围,厘定了测区的构造格局。为东西天山地层单元的对比和构造区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2006, 33(3):529-544. DOI: 10.12029/gc20060309
摘要:提要:通过对本区晚石炭世沉积岩和火山岩的岩相学类型及其特征研究,划分出山前洪积相(河流相)、水下三角洲沉积相、海岸潮坪相、浅海相、火山沉积岩相、火山喷溢相、火山喷发岩相、热水沉积岩相、火山热水蚀变岩相和矽卡岩相等10种不同岩相和相应的亚相,这种特征属大陆挤压收缩体制下活动大陆边缘上的火山-沉积岩相学组合类型。垂向相序结构表明在热水沉积岩相上下均有较强的火山活动,为成矿提供所需的热能。在库姆塔格晚石炭世压陷盆地中,热水沉积岩相的纵向相序结构为热水角砾岩亚相→菱铁矿岩亚相/石膏岩亚相→铁白云石岩亚相→碧玉岩亚相→铁白云石岩亚相,这种组合是寻找“库姆塔格型”大型石膏菱铁矿矿床的岩相学标志。本区火山-沉积岩相总的沉积序列显示向上由浅变深→由深变浅趋势,沉积物源主要来源于华力西期岛弧带剥蚀区及其南侧(中天山)基底隆起带;火山喷发仍形成发生在浅海环境中,具有大陆挤压收缩体制下(中天山造山带)后陆盆地沉积特点;晚石炭世原型沉积盆地可能为后陆盆地,有利于大型石膏菱铁矿矿床保存。
陈汉林 杨树锋 王清华 , 罗俊成 贾承造 魏国齐 厉子龙 何光玉 胡安平
2006, 33(3):545-552. DOI: 10.12029/gc20060310
摘要:提要:塔里木板块内部发育了大量由早—中二叠世板内岩浆作用所形成的、以玄武岩类为主的基性岩浆岩,包括玄武岩、辉绿岩、玄武安山岩等,残余分布面积约20万km2。而二叠纪时期是塔里木板块演化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从早二叠世晚期开始塔里木板块结束了海相沉积,进入了陆相沉积阶段。通过对塔里木板块的岩浆作用特征和石炭纪—二叠纪沉积相的分析,笔者讨论了这一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对板块晚石炭世—二叠纪的沉积作用所起的控制作用,提出了塔里木板块早—中二叠世巨量玄武质岩浆作用的沉积响应过程模式。
2006, 33(3):553-558. DOI: 10.12029/gc20060311
摘要:提要: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位于新疆阿勒泰的吉木乃县及塔城地区和丰县。区内泥盆纪—二叠纪均有火山活动,其中二叠纪火山作用尤为强烈。二叠纪火山岩地层包括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哈尔加乌组为一套陆相中基性-中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卡拉岗组为一套陆相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哈尔加乌—卡拉岗旋回火山岩主要岩性包括橄榄玄武岩、玄武岩、粗玄岩、安山岩、粗安岩、流纹岩、火山碎屑岩等。根据火山岩地层综合剖面以及火山岩的岩石学、岩相学特征,萨吾尔地区二叠纪火山活动由早至晚可分为5个阶段:中性喷发阶段、间歇性基性喷发阶段、酸性爆发及喷溢阶段、小规模中性间歇性爆发及喷溢阶段、基性喷发阶段;火山岩为陆相火山岩,具有双峰式特征,形成于伸展的构造背景下。
2006, 33(3):559-565. DOI: 10.12029/gc20060312
摘要:提要:卡拉塔格岩体是吐哈盆地南缘古生代天窗中唯一的一个岩体。主量元素特征表明卡拉塔格岩体属富钠的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轻稀土和Ba、K、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Th、Nb、P和Ti等高场强元素,具弱的Eu负异常,具有低的Sr同位素比值和高的εNd(t)值(+7.74 ~ +9.13)。这些特征表明:(1)卡拉塔格岩体具有俯冲带幔源岩石的成分特点,反映其形成于岛弧环境。(2)卡拉塔格岩体来源于亏损地幔源区,且基本上未受到古老大陆地壳物质的污染,其形成与康古尔古大洋板块向北的俯冲分熔作用具有直接的成因关系。(3)该岩体的总体特征表明,吐哈盆地南缘在早古生代晚期为一活动的大陆边缘环境,卡拉塔格斑岩型金铜矿的形成与该区的古洋壳俯冲有成因联系。
2006, 33(3):566-571. DOI: 10.12029/gc20060313
摘要:提要: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出露的辉绿岩墙的SiO2含量为44.34%~49.34%,Na2O+K2O(4.32%~6.04%)和Na2O/K2O均较高(2.23~9.15),主量元素反映板内玄武岩的特点。稀土总量较低(∑REE=35.71~ 47.95 μg/g),(La/Yb)N高达11.66~14.77,呈轻稀土强烈富集的稀土配分型式,基本不显示明显的Eu异常,具有富集地幔源的地球化学特点。对辉绿岩的40Ar/39Ar年龄测定为235.6 Ma和203.7 Ma。结合塔里木盆地西部,特别是西邻塔吉克盆地和卡拉库姆盆地三叠—侏罗纪沉积与构造背景的综合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西部三叠—侏罗纪时期是白垩纪—古近纪强烈沉降作用的前奏,主体处于伸展背景下的隆起状态。
2006, 33(3):572-581. DOI: 10.12029/gc20060314
摘要:提要:黑英山位于塔里木盆地库车—拜城坳陷的北缘,是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有利区域。野外地质调查结合遥感图像解译分析,揭示出本区既发育有EW走向的褶皱构造和逆冲断层,同时也发现了EW走向的正断层和半地堑构造;根据区域地层对比和不整合面的发育,确定逆冲断层和褶皱形成于新近纪末至第四纪早期,EW正断层和半地堑构造形成于中更新世之后,进而复原了黑英山地区晚新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推测本区新近纪至第四纪早期属于NS向的挤压构造环境,晚更新世至今出现局部拉张环境。结合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认为黑英山北单斜带隆起区为成矿的有利区域,为目前找矿的首选地段。
2006, 33(3):582-590. DOI: 10.12029/gc20060315
摘要:提要:通过野外地质露头和钻孔岩心观察以及对大量钻孔岩心编录和测井解释资料的综合统计分析,笔者将伊犁盆地南缘西段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划分出4个大的沉积体系:八道湾组(J1b)的冲积扇沉积体系、三工河组—西山窑组一段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西山窑组二段至三段的浅湖沼泽沉积体系和西山窑组四段至五段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文中详细讨论了伊犁盆地南缘西段水西沟群各沉积体系的沉积相特征,研究了水西沟群沉积体系及沉积相与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关系,指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是砂岩型铀矿成矿最有利的沉积体系,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及席状砂亚相、三角洲平原辫状河流亚相、扇中-扇端亚相及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亚相是砂岩型铀矿主要的控矿沉积相。
2006, 33(3):591-597. DOI: 10.12029/gc20060316
摘要:提要:通过电子显微镜及电子探针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店头地区砂岩型铀矿物的赋存状态、主要伴生元素及其沉淀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区主要的铀矿物类型为沥青质铀矿,以显微浸染状充填于砂岩孔隙及胶结物中;与U密切伴生的元素有Fe、Se、Pb、Si、Ti、Cr、S等,与铀矿物伴生的矿物组合有黄铁矿、方铅矿、钛铀矿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硒矿化;主要含铀层位富含有机质及黄铁矿,夹有透镜状、条带状煤线,具备丰富的还原物质,有利于铀元素的还原富集,因此认为影响研究区铀沉淀的主要地球化学障是还原障和吸附障。
2006, 33(3):598-605. DOI: 10.12029/gc20060317
摘要:提要:新疆哈密红山高硫化物型浅成低温Cu-Au矿床的氧化带呈漏斗状产于原生硫化物矿体的上部,延深50~60 m,以硫酸盐矿物为主。X射线粉晶衍射、湿法化学和差热分析研究表明,钾铁矾、板铁矾和副基铁矾3种硫酸盐矿物均系在中国首次发现。钾铁矾湿法化学分析为:H2O 6.35%,SO3 49.72%,Na2O 0.15%,Fe2O3 26.00%,K2O 12.47%,FeO 0.25%,SiO2 3.25%,不溶物0.85%,CaO 0.11%,总计99.15%;XRD特征谱线为:4.40(100),4.26(70),6.58(47)。板铁矾湿法化学分析为H2O 26.51%,SO3 49.91%,Na2O 0.03%,Fe2O3 22.52%,MgO 0.01%,CaO 0.03%,总计99.01%;XRD特征谱线为:9.16(100),3.29(9),4.06(8)。副基铁矾湿法化学分析为H2O 24.82%,SO3 38.53%,Al2O3 0.18%,Fe2O3 36.10%,MgO 0.02%, CaO 0.04%,总计99.69%;XRD特征谱线为:5.00(100),3.11(41),5.85(39)。热分析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化学分析的可靠性,并对这些硫酸盐热反应机制作了解释。该类硫酸盐矿物已作为新型资源直接制酸用于湿法炼铜,具有选矿和环保上的巨大优势。对该类硫酸盐矿物的共生组合、形成次序、形成条件的深入研究还可用来反演古环境和古气候。
孙 赫 , 秦克章 李金祥 , 徐兴旺 三金柱 丁奎首 惠卫东 许英霞,
2006, 33(3):606-617. DOI: 10.12029/gc20060318
摘要:提要:新疆图拉尔根铜镍钴矿产于康古儿塔格—黄山韧性剪切带的北东段,是由硫化物深部熔离成矿为主兼就地熔离、热液叠加成矿多重作用形成的半隐伏矿床。1号岩体以全岩矿化为特征,可分为4个岩相:角闪橄榄岩、辉石橄榄岩、角闪辉石岩、辉长岩。岩性具有单期岩浆多次脉动上涌成矿特征。岩体m/f值为3.1~4.8,属于铁质超镁铁岩类,且具有低钛、低碱、低Al2O3特征,与黄山—镜儿泉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带岩石化学特征相似。由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过渡族元素蛛网图可知1号和2号岩体具有同源性,并具有互补性,预示2号岩体深部成矿潜力很大,虽然其地表辉长岩矿化微弱。根据横穿1号和2号岩体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图可以看出两个岩体在深部具有同一个岩浆通道,也验证了两岩体属于同一岩浆来源。较低的La/Sm(<2)和Th /Ta值(4.6)表明成矿岩浆为地幔来源,岩体就位时很少受到地壳的混染。
2006, 33(3):618-625. DOI: 10.12029/gc20060319
摘要:提要: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位于阿尔泰东南缘晚古生代岛弧区,含矿斑岩主要为一套中-晚海西期的中酸性斑岩,围岩为中泥盆统北塔山组。通过对含矿斑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内至少有两类以上含矿斑岩,以石英二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类为主。其中部分石英二长岩有明显的Adakite岩特征,SiO2>56%,Al2O3>15%,MgO<3%,Sc<10%,Eu、Sr正异常,且初始87Sr/86Sr值普遍小于0.704。一些斑岩因其重稀土元素含量相对较高(Y>18×10-6,Yb>1.9×10-6),偏离了埃达克岩的组成范围。造成重稀土含量偏高的原因可能是洋壳俯冲熔融过程中,源区有残留相角闪石存在。从卡拉先格尔成矿带的岩石化学特征以及地质条件分析,该地区可能有较好的斑岩铜矿成矿远景。
2006, 33(3):626-631. DOI: 10.12029/gc20060320
摘要:提要:西准达尔布特—包古图地区出露两类中酸性侵入岩,一类为海西晚期(<270 Ma)花岗岩基,另一类为海西中晚期(330~320 Ma)中酸性小斑岩体,包古图斑岩铜矿赋存于后者。岩石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包古图含矿小斑岩基本满足埃达克岩的条件,即SiO2>56 %, Al2O3>15 %, MgO<3 %,贫Y和Yb(Y<18×10-6,Yb<1.9×10-6),高Sr (>400×10-6),HREE明显亏损,其Nd和Sr同位素组成与洋中脊玄武岩(MORB)组成接近。但部分样品MgO含量较高(>3 %),轻稀土元素丰度较低,偏离埃达克岩的组成范围。根据斑岩的地球化学组成并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笔者认为包古图含矿斑岩形成于与洋内俯冲有关的岛弧环境,但洋壳板片的初始熔体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地幔橄榄岩的不均匀混染。
2006, 33(3):632-640. DOI: 10.12029/gc20060321
摘要:提要:红山金矿区位于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东段北缘,矿床成因研究表明,红山金矿的形成严格受该韧性剪切带控制,属于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糜棱岩型、超糜棱岩型矿床。花岗质糜棱岩中角闪石276.3 Ma的Ar-Ar坪年龄给出了红山金矿床成矿事件的时代上限。金矿石样品中绢云母246.9 Ma和246.5 Ma的Ar-Ar坪年龄记录了金矿床主成矿期的时代。糜棱岩中新生白云母246.5 Ma的Ar-Ar坪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和金矿石样品中绢云母的Ar-Ar坪年龄完全一致,不仅为红山金矿床的剪切带型成因提供了进一步的佐证,也对金成矿时代给予了进一步的限定。
2006, 33(3):641-647. DOI: 10.12029/gc20060322
摘要:提要:南天山中段桑树园子韧性剪切带是一条近东西走向的剪切带,带内面理、线理、不对称构造广泛发育,通过运动学分析判断该剪切带为左旋走滑性质。剪切带内糜棱岩中的白云母40Ar/39Ar测年获得坪年龄(393±6) Ma和等时线年龄(389±3) Ma;带内雁行式裂隙中的黑云母40Ar/39Ar测年获得坪年龄(366.5±2) Ma和等时线年龄(365±3) Ma。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笔者认为,桑树园子韧性剪切带是由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伊犁板块斜碰撞产生的同碰撞走滑构造带,在斜碰撞过程中起到平行板块边界方向的应变分解作用。
2006, 33(3):648-655. DOI: 10.12029/gc20060323
摘要:提要:对产于布尔根大型剪切带中的科克萨依和阿拉塔斯2个金矿含金绢英质糜棱岩中的云母类矿物进行了连续激光阶段升温Ar-Ar法同位素测年,获得坪年龄分别为(274.5±2.2)Ma和(282.6±2.2)Ma,对应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75.8±5.2)Ma和(283.1±5.2)Ma,表明含金剪切带韧-脆性剪切活动的时代以及金成矿时代为早二叠世初。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说明,布尔根含金剪切带的成生演化主要受早二叠世(290~270Ma)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巨型额尔齐斯剪切带区域性左行韧性剪切相伴的构造-岩浆热事件控制,其地球动力学背景为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
2006, 33(3):656-665. DOI: 10.12029/gc20060324
摘要:提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关的矿床类型和成矿作用。重点讨论的矿种有钒钛磁铁矿、铜-镍、铬铁矿、磁铁矿、铂族、钴、金、镁、磷灰石、金刚石、石棉、蛭石、宝玉石等,涉及的矿床成因类型主要有:岩浆型(包括岩浆熔离、贯入、分异和爆发型)、热液型、矽卡岩型、变质型、火山喷溢型、风化型(包括风化壳和砂矿)以及复合型等。从勘查找矿考虑,可从含矿镁铁-超镁铁质岩石类型入手,结合矿床成因类型和产出构造环境因素,将矿床分为与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有关的三大类和若干亚类矿床,并详细介绍了各类的主要矿床类型、成矿地质特征、成因特点和矿床实例。在此基础上,对与镁铁-超镁铁质岩有关的成矿作用进行了4个层次讨论,包括单一矿床的复合成矿作用、杂岩体本身的不同矿床类型和矿种的组合、不同镁铁-超镁铁质岩套之间的伴生,以及与非超镁铁质岩套的共生与组合。
2006, 33(3):666-671. DOI: 10.12029/gc20060325
摘要:提要:哈图金矿石英中包裹体丰富,个体小,多为3~5μm,包裹体发育不好,反映了包裹体形成时受到了构造的挤压。成矿主要为中温、低盐度。包裹体中水主要为岩浆水,有少量天水的混合。哈图金矿的成矿物质主要为深源。围岩及矿体石英包裹体的稀土元素及碳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流体的稀土元素及矿化剂元素碳的来源与围岩关系不大,哈图金矿的成矿受地层的影响较小。成矿流体的研究显示金矿体向下仍有一定的延伸。
2006, 33(3):682-688. DOI: 10.12029/gc20060327
摘要:提要:笔者从勘查地球化学角度,利用研究区元素丰度、变异系数和混乱度对体系进行了元素分布分配时空规律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大型矿集区的识别与预测进行了初步探讨,建立了预测模型。并提出利用元素丰度、变异系数、混乱度来评价大型矿集区时应注意表生地球化学作用,同时指出该模型适用于“元素富集体与其赋存地质体存在内在关系”这一重要条件。总结出新疆石炭系火山碎屑岩应为金的找矿重点。
主编:郝梓国
创刊:1953年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3657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167/P
国内邮发代号: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