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全国1:200 000数字地质图(公开版)空间数据库
    李晨阳 王新春 何春珍 吴轩 孔昭煜 李晓蕾
    2019, 46(S1):1-10. DOI: 10.12029/gc2019Z101
    [摘要](4995) [HTML](2273) [PDF 1.47 M](59583)
    摘要:
    全国1:200 000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基于目前中国唯一的、实测的、全国性的1:200 000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由全国多家单位共同完成的全国性基础地质学空间数据库之一。数据库在空间上包含1 163幅1:200 000地质图数据,覆盖整个国土范围的72%,包含MapGIS和ArcGIS两种格式,总数据量达到90 GB。数据库主要资料来源于1:20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地质图及矿产图,原始资料时间跨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全国1:200 000数字地质图(公开版)空间数据库通过国家级验收,数据完整性、逻辑一致性、位置精度、属性精度、接缝精度均符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制定的有关技术规定和标准的要求,质量优良可靠。全国1:200 000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国家空间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信息化提供数字化空间平台,为国家和省级各部门进行区域规划、地质灾害监测、地质调查、找矿勘查、宏观决策等提供信息服务。
    2  初论中国三叠纪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背景
    毛景文 周振华 丰成友 王义天 张长青 彭惠娟 于 淼
    2012, 39(6):1437-1471.
    [摘要](14660) [HTML](0) [PDF 18.37 M](54861)
    摘要:
    提要:三叠纪构造演化在中国地质历史过程中具有强度大、影响广泛的特点,然而与三叠纪重大构造事件有关的成矿作用研究明显滞后。本文基于最新研究成果,初步系统论述了中国三叠纪大规模成矿时空分布及基本特点。中国三叠纪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昆仑—秦岭和红河—哀牢山两个三叠纪主造山带及其邻区,另外在华南、东北和新疆三个板内也发育有一系列多金属矿产。三叠纪矿床类型主要包括:①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Cu-Ni硫化物矿;②与中酸性-酸性岩有关的斑岩Cu-Au、Cu-Mo、Mo矿,矽卡岩型Cu-Pb-Zn、Cu-Fe、Sn、W矿和脉状Au矿;③与高温气液-流体有关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④与造山过程构造-热-流体有关的造山型Au矿;⑤与造山过程盆地流体有关的MVT型Pb-Zn矿;⑥与地幔流体有关的碳酸岩脉型Mo矿。昆仑—秦岭造山带内大多数三叠纪矿产都形成于碰撞造山或后碰撞环境,以前者为主。在东秦岭地区,三叠纪矿床以Mo、Au矿为主,形成时代集中在233~221 Ma;西秦岭地区三叠纪Au矿和Pb-Zn矿广泛分布,其中金矿受北西向脆韧性剪切构造带控制,而Pb-Zn矿集中出现在西成和凤太两大盆地内,成矿时代集中在晚三叠世(232~214 Ma);东昆仑地区新探明的一系列Cu-Mo-Fe多金属矿床,其成矿时代为240~210 Ma。红河—哀牢山造山带受新特提斯构造演化影响,三叠纪矿产呈零星出露,主要出现在中甸古岛弧区、造山带东侧的滇黔川接壤区和滇东南都龙地区。在中甸岛弧区整体表现为中部以斑岩-矽卡岩型Cu矿床为主,向南北两侧变为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Cu-Pb-Zn矿床和Au矿床,成岩成矿年龄集中于228~201 Ma;川滇黔地区近几年的测年结果显示出其主要的Pb-Zn矿都形成于三叠纪;滇东南都龙地区新近发现一组三叠纪W-Sn矿床,成矿时代集中在214~209 Ma。除两条主碰撞带外,三叠纪矿床还有华南稀有、W-Sn矿床,新疆稀有金属、Mo矿和东北及其邻区斑岩Mo矿、Cu-Ni硫化物矿和脉状Au矿等,其与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关系密切。其中,华南大多数三叠纪矿产与东西向构造-岩浆活动有关,来源于加厚地壳重熔形成的过铝质花岗岩上侵定位,而东北及其邻区、新疆及其毗邻的蒙古和俄罗斯阿尔泰及紧邻西伯利亚的三叠纪成矿作用则可能与地幔柱活动有关。
    3  雪峰山西侧地区埃迪卡拉系层序格架下的生储盖组合特征
    李旭兵 赵 灿 刘 安 危 凯 李继涛
    2013, 40(5):1493-1504.
    [摘要](7933) [HTML](0) [PDF 11.16 M](53366)
    摘要:
    提要:采用“从岩相到米级旋回,从沉积相到层序划分”的层序地层研究方法,详细划分和描述了雪峰山西侧地区埃迪卡拉系区域上可以较好对比的2个二级层序和7个三级层序。并从层序格架出发,以储层为中心、重点研究储层和烃源岩的时空分布,综合考虑影响成藏的烃源岩和盖层与储集层的匹配关系,将埃迪卡拉系碳酸盐岩油气生储盖组合划分为界面型、海侵型和高位型3种类型。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受层序界面控制的生储盖组合具备最优越的原始地质条件,高位型组合通常与岩溶或界面型组合共生,也是构成有效性明显的一类生储盖组合。
    4  新疆北山盐滩一带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时代及地质意义
    屈翠侠 杨兴科 何虎军 高 萍 宋宏业
    2013, 40(5):1409-1420.
    [摘要](8270) [HTML](0) [PDF 8.78 M](43920)
    摘要:
    提要:本文对新疆北山盐滩一带的侵入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该区侵入岩主要包括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中细粒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特征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以及较强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表现为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Sr、Nb、Ta等明显亏损。本研究采用锆石SHRIMP U-Pb定年,测得闪长岩和中细粒花岗岩年龄分别为(296±4.1) Ma、(294±3.7) 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分析认为该区侵入岩为幔源物质底侵形成的I型花岗岩类,岩石形成于北山裂谷闭合之后的后碰撞构造环境。由此认为北山裂谷在该区的闭合作用在早二叠世早期已经结束。
    5  桂北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高林志 陆济璞 丁孝忠 王汉荣 刘燕学 李 江
    2013, 40(5):1443-1452.
    [摘要](8913) [HTML](0) [PDF 9.21 M](41272)
    摘要:
    提要:桂西北变质基底四堡群及上覆地层丹洲群之间存在着角度不整合,而丹洲群与南华纪地层之间为平行不整合,说明它们是隶属三个构造域的产物。其地层时代的定位影响着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地层的对比,也制约着华南地区沉积盖层的地质关系。根据丹洲群合桐组凝灰岩锆石U-Pb年龄(801±3) Ma、拱洞组锆石U-Pb年龄(786±6) Ma、南华系长安组的底界年龄(778±5) Ma和大塘坡组年龄(661±7) Ma,结合从桂北地区四堡群顶部沉积地层中凝灰砂岩获得的锆石U-Pb年龄(842±13) Ma和侵入四堡群火成岩锆石U-Pb年龄(834±4) Ma,将四堡群变质砂板岩明确定为形成于820 Ma之下的地层。该年龄对南华纪地层的区域对比和构造演化都有着重要意义。
    6  黔东南金矿形成时代的确定兼论湘黔加里东金矿带
    朱笑青 王甘露 卢焕章 吴学益 陈文益
    2006, 33(5):1092-1099.
    [摘要](2193) [HTML](0) [PDF 810.42 K](40878)
    摘要:
    提要:黔东南金矿是赋存在新元古代浅变质岩系中的石英脉型金矿,变质岩的原岩是一套火山-沉积岩,由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等组成,多具清楚的条纹韵律结构,反映了一种浊流沉积的环境。石英脉的产出受背斜构造和剪切断裂控制,有整合层间脉与断裂破碎带充填脉两种类型。石英脉的组成比较简单,除石英外,主要是硫化物类矿物及捕获的围岩成分。通过对5个矿点的石英中包裹体的Rb-Sr 同位素测定和等时线法定年,确定其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期,与比邻的湘西同类型金矿的形成时代一致。根据赋矿地层岩性、地质演化历史与构造环境的比较,圈划出了一个湘黔加里东金矿带,对今后的找矿工作会有参考价值。
    7  广西大瑶山—大明山地区寒武纪砂岩-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构造环境分析
    杜晓东 邹和平 苏章歆 劳妙姬 陈诗艾 丁汝鑫
    2013, 40(4):1112-1128.
    [摘要](10712) [HTML](0) [PDF 12.36 M](36288)
    摘要:
    提要:大瑶山—大明山地区位于钦杭结合带西南段,是研究华南大地构造问题的关键部位。对区内寒武纪地层中采集的27件砂岩、泥岩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测试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样品普遍具有较高的Al2O3/TiO2(11.95~36.26,平均20.81)、低Rb/Cs(13.02~68.27,平均32.21,接近上地壳值)和低Cr/Zr(0.14~1.15,平均0.59)比值。在砂岩-泥岩物源判别函数和Ni-TiO2、Th/Sc-La/Sc、La/Th-Hf图解中,投点特征均显示大瑶山—大明山寒武纪沉积岩的物源以上地壳长英质、石英质岩石为主,含有少量的火成物源及古老再循环沉积物。通过微量元素蛛网图、稀土元素配分图和La-Th-Sc、K2O/Na2O-SiO2等图解判别,再根据大部分样品的δEu值(变化于0.47~0.68,平均0.58);δCe(0.61~1.10,平均0.89);Tb/Yb(0.21~0.41,平均0.34);La/Sc(1.45~7.66,平均3.97);Th/U(3.37~11.18,平均5.80)等特征,及其与不同构造环境参数进行对比,并结合浅水沉积标志、沉积古地理及区域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分析,认为研究区寒武纪碎屑岩成分主要代表了被动大陆边缘浅海环境物源,早古生代岩石中不存在反映“华南洋”洋壳成分的地球化学证据。
    8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油气成藏的时间和期次
    陈 刚 李书恒 章辉若 丁 超 杨 甫 雷盼盼
    2013, 40(5):1453-1465.
    [摘要](7852) [HTML](0) [PDF 6.42 M](34756)
    摘要:
    提要:油气成藏年代学是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运用钻井岩心样品的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定年和流体包裹体间接定年方法,探讨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多期次油气成藏的时间和期次。含油气砂岩自生伊利石年龄以较宽的时间域分布在178~108 Ma,测年数据的统计分布特征指示二叠系原生油气成藏时间主要集中在175~155 Ma和145~115 Ma两组主值年龄区间,相应的峰值年龄为165 Ma和130 Ma。流体包裹体测温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其宿主砂岩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模拟路径的投影关系表明,二叠系不同层段共同经历了与90~78 ℃和125~118 ℃两组统计峰温相应的162~153 Ma和140~128 Ma两期原生油气成藏事件,其中的上二叠统则还经历了统计峰温接近98 ℃、峰值年龄接近30 Ma的一期次生油气成藏事件。由此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不同层段在中生代早—中期的多旋回沉降增温过程至少经历了165~153 Ma和140~128 Ma的两期原生油气成藏作用,上二叠统则在晚白垩世以来盆地后期抬升改造阶段的构造动热转换过程经历了接近30 Ma的一期次生油气成藏作用。
    9  大兴安岭南段西坡金属矿床特征及成矿规律
    张万益, 聂凤军 刘树文 左力艳 陕 亮 姚晓峰
    2013, 40(5):1583-1599.
    [摘要](7874) [HTML](0) [PDF 6.12 M](34586)
    摘要:
    提要:通过对大兴安岭南段西坡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等研究,总结了区内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不同产状的岩矿石中金属硫化物样品硫同位素δ34S值大部分在+1‰~+8‰,硫主要来源于岩浆硫,有少部分沉积硫参与。硫化物样品206Pb/204Pb、 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7.949~18.529,15.370~15.691和37.653~38.460,铅同位素主要为幔源。成矿元素以铁、银、铅、锌、金、铜、钼等为主,矿床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型和中低温热液型两类,均明显受地层、构造和岩浆岩作用控制。一般来说,金属矿床的容矿围岩为奥陶系、泥盆系和石炭系火山-沉积岩,且以泥盆纪地层为主,在碳酸盐岩地段花岗岩类交代围岩形成矽卡岩型矿床,在泥质板岩、砂岩等地段则形成中低温热液矿床。NE向和NW向的张性断裂为重要的导矿通道或容矿构造。矿床在时空分布和成因上与海西期至燕山期花岗岩类侵入岩体有关。
    10  大兴安岭柴—蘑地区控矿构造特征及赋矿规律
    孙忠实 刘四川, 郑常青 谭 亮 孙 黎 李 娟 施 璐 崔芳华 范思琦
    2013, 40(2):529-537.
    [摘要](7522) [HTML](0) [PDF 5.75 M](31877)
    摘要:
    提要:控矿构造一直是热液矿床研究的难点之一,本文以大兴安岭中段为研究对象,通过1∶25万柴河镇幅和蘑菇气幅地质调查,提出:(1)该区主干控矿构造由大黑山—太平岭—鸡冠山北断裂带和扎兰屯市—哈多河断裂带构成,形成时代主要为海西期和燕山期。(2)控矿构造性质主要表现为压性、张性和剪切性质,三者之间分别经历了剪切与拉张,剪切与压扭性质之间的转换,主压应力场依次发生E-W向、SE-NW向、SSE-NNW向三次变化。(3)总结出该区主干构造控矿、分枝构造控矿、平行构造控矿和斜列构造控矿等若干赋矿规律,该赋矿规律与该区导矿构造,导矿构造和矿源与深部板块俯冲产生熔融岩浆密切相关。这些新认识为该区的地质基础、成矿理论深入研究和找矿工作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云开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王 磊 龙文国 周 岱
    2013, 40(4):1016-1029.
    [摘要](9300) [HTML](0) [PDF 5.41 M](31723)
    摘要:
    提要:对云开地区1∶25万区调中划归前寒武纪或新元古代的(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的年龄分别为(443.3±2.6)Ma(样品1009,陆川县陆透水库东南)、(445.7±2.3)Ma(样品1010,陆川县月垌村)、(441.1±2.0) Ma(样品1012,高州市谢鸡镇)和(443.7±1.7)Ma(样品10108,信宜市朱砂镇),表明它们属于加里东期的产物而不是以往认为的前寒武纪基底或新元古代岩石。结合前人的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主要由元古宙基底岩石发生深熔作用而成,是华南地区加里东期陆内造山作用的响应。随着云开地区前寒武纪基底中大量加里东期年龄的发现,说明加里东运动对该区的影响非常强烈,1∶25万区调中划归前寒武纪基底或新元古代的部分片麻状花岗岩应归属加里东期。云开地区前寒武纪基底主要是以片麻岩类为代表的高州杂岩和以变沉积岩类为代表的云开群,高州杂岩形成时代为中新元古代,云开群形成时代可能为新元古代。从整个华夏地块来看,存在古—中元古代结晶基底,但出露可能并不像以往认为的那么广泛。
    12  桂中坳陷泥盆系页岩气成藏条件浅析
    汪凯明
    2013, 40(2):430-438.
    [摘要](7526) [HTML](0) [PDF 5.34 M](30973)
    摘要:
    提要:对桂中坳陷泥盆系泥页岩的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区内泥页岩主要发育在中-下泥盆统,该层系泥页岩分布面积广,沉积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泥页岩层段埋藏深度适中,具备页岩气成藏的基本条件。但桂中坳陷历经多期强烈的构造改造,断裂发育,部分地区还伴随岩浆活动,导致桂中坳陷页岩气藏的保存条件较差,而断裂和岩浆活动影响相对较小的中西部地区是桂中坳陷页岩气勘探的有利方向。认为在有机质演化程度高,构造运动复杂的地质背景下,页岩气的勘探必须强调保存条件,保存条件将会是制约中国页岩气藏勘探的关键因素之一。
    13  江南造山带东段旌德岩体锆石LA-ICPMS年龄和Nd-Sr-Hf同位素地球化学
    周 洁 姜耀辉 曾 勇 葛伟亚
    2013, 40(5):1379-1391.
    [摘要](6886) [HTML](0) [PDF 4.86 M](30325)
    摘要:
    提要:旌德花岗质杂岩体位于安徽南部,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本研究得到岩体中锆石U-Pb年龄为(141.0±1.0) Ma,认为该年龄代表岩体的侵位年龄。岩体全岩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出中偏酸性 (SiO2=66.01%~70.87%),富Al (Al2O3=14.91%~16.24%),富碱 (alk = 6.64%~8.01%),K2O/Na2O变化范围在0.78~1.04,镁、铁含量较低,MgO:0.68%~1.06%,TFe2O3 (2.0%~3.34%),以及低磷 (P2O5 =0.10%~0.14%)的特点;微量元素主要富集Sr (189×10-6~452×10-6),贫Nb、Ta、P、Ti、Y、Yb,高Sr/Y比值 (23~66)和 (La/Yb)N (13~58),Eu有轻微的负异常到弱的正异常 (δEu=0.81~1.18)。旌德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中国东部中生代埃达克质岩相似。ISr=0.7096~0.7101, εNd(t)=-6.28~-7.32,εHf(t)值变化于-6.5~-1.1,两阶段模式年龄 tDM2=1.4~1.5 Ga。较年轻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较高的εNd(t)值和εHf(t)值,以及岩体中发育有岩浆混合成因的暗色包体,指示源区可能有地幔物质的贡献。幔源岩浆底侵使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并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形成了旌德岩体。
    14  鄂尔多斯延长探区本溪组物源及沉积体系分析
    林 进, 李 云, 何 剑
    2013, 40(5):1542-1551.
    [摘要](6430) [HTML](0) [PDF 5.02 M](30205)
    摘要:
    提要:本文通过对钻井岩心、野外露头样品及薄片观察描述以及阴极发光、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应用,从矿物组分及成因类型、古水流特征、稀土元素的富集规律等方面对鄂尔多斯延长探区本溪组物源方向进行了综合判定,在此基础上对沉积相分布及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延长探区石炭系本溪组砂岩颗粒自北向南具有粒度由粗变细、磨圆度由低变高的趋势;石英组分阴极发光类型以暗褐色、浅-深棕色为主,具变质岩型成因类型;岩屑组分以变质岩岩屑为主,达85.1%;野外露头古水流方向测量结果显示出其具有北部、东北→南部、西南方向的趋势;稀土元素的分配规律与盆地东北缘大青山古陆类似。综合判定研究区本溪组物源主要来自北部的阴山—阿拉善古陆。晚石炭世本溪组本2期为鄂尔多斯地区上古生界沉积发育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研究区受区域上缓慢沉降海水自东部侵入的影响,形成了浅海泥质陆棚、障壁岛-潟湖及潮坪沉积体系;本1期整体面貌与本2期类似,受进一步海侵影响,泥质陆棚及潟湖面积有所扩大;砂体连通性平行海岸线方向好。
    15  中国锑矿主要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
    王永磊 陈毓川 王登红 徐 珏 陈郑辉 梁 婷
    2013, 40(5):1366-1378.
    [摘要](9310) [HTML](0) [PDF 4.74 M](29660)
    摘要:
    提要:锑矿是中国的优势矿种之一,但2011年被英国地质调查局列为全球第一紧缺矿种。本文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资料及III级成矿区带研究成果,简要总结了中国锑矿资源特点,初步将中国锑矿划分为13个矿集区,简单介绍了这些矿集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剖析了6个重点锑矿集区的成矿特征。结合近几年锑矿勘查的新进展,对锑矿集区的资源潜力和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认为藏南、西昆仑等地尚有一些有待开展工作的空白区,已有老矿山深部及外围仍有找矿潜力,指出了新的找矿方向。
    16  北山地区白山堂铜多金属矿区岩浆岩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陕 亮, 许荣科 郑有业 张雨莲 曹 亮 庞迎春
    2013, 40(5):1600-1611.
    [摘要](7280) [HTML](0) [PDF 5.04 M](29540)
    摘要:
    提要:北山地区是中国重要成矿区带之一。白山堂铜多金属矿是北山地区最重要的斑岩铜矿之一。本文采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法测定了白山堂矿区I矿带两类含矿斑岩的同位素年龄。获得的花岗斑岩锆石加权平均年龄(275.0±3.0)Ma(MSWD=1.17),代表了花岗斑岩的结晶年龄(早二叠世)。在流纹斑岩中获得两组年龄,一组系结晶较好的岩浆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371.1±2.8)Ma(MSWD=1.7),表明流纹斑岩的结晶年龄为晚泥盆世;另一组锆石为继承锆石,晶形明显磨圆或包裹于第一组岩浆锆石中,年龄分别为(2627±35)Ma, (2598±35)Ma, (1705±44)Ma, (1722±48)Ma, (1642±51)Ma, (1213±54)Ma,大致分为26亿年、17亿年、12亿年左右的3类。结合地球化学特点,确定流纹斑岩可能与中上地壳在泥盆纪的重熔有关。
    17  东昆仑造山带晚三叠世岩浆混合作用:以和勒冈希里克特花岗闪长岩体为例
    陈国超, 裴先治 李瑞保 李佐臣 裴 磊 刘战庆 陈有炘 刘成军
    2013, 40(4):1044-1065.
    [摘要](2813) [HTML](0) [PDF 8.48 M](28417)
    摘要:
    提要:东昆仑造山带晚华力西期—印支期花岗质岩石中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本文以东昆仑东段和勒冈希里克特花岗闪长岩体为例,对暗色微粒包体及其寄主岩进行了详细研究。包体的野外产出特征、形态、结构构造和矿物学特征表明,他们是基性岩浆进入中酸性岩浆快速冷凝结晶的产物,和寄主花岗岩有着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的特征,微量元素蛛网图也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反映了岩浆混合作用的特征;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显示,暗色微粒包体的形成年龄为(224.9±4.1)Ma,与寄主岩的同位素年龄值(225±5)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了在晚三叠世期间东昆仑地区存在着后碰撞阶段壳-幔岩浆混合作用。
    18  电磁测深技术在深部铁矿探测中的应用研究——以河南舞阳铁矿区为例
    李 冰 晁代超 魏明君 李永峰 罗正传 尚建阁
    2013, 40(5):1644-1654.
    [摘要](6528) [HTML](0) [PDF 4.27 M](26662)
    摘要:
    提要:本文介绍了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和瞬变电磁测深(TEM)在河南省舞阳王楼、小韩村两个铁山式矿区进行深部铁矿探测试验研究与找矿预测。试验研究表明,CSAMT和TEM电磁方法寻找隐伏沉积变质型铁矿是可行的。在同等地质条件下,线源TEM的有效探测深度最大,CSAMT的有效探测深度居中,中心回线TEM较弱;TEM方法受地表低阻体干扰影响较CSAMT方法大,但垂向分辨率优于CSAMT方法。在干扰较强的铁矿区采用CSAMT预测,以经山寺、小韩村、冷岗一带为中心,可能存在深部隐伏铁矿体,为整装勘查下一步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
    19  小秦岭地区构造控矿作用分析
    燕建设 牛树银 冯建之 孙卫志 孙爱群 王杏村 崔燮祥 陈 超
    2013, 40(2):538-548.
    [摘要](6977) [HTML](0) [PDF 4.22 M](26209)
    摘要:
    提要:小秦岭金矿集中区以隆升幅度大、剥蚀程度深、构造活动强烈、构造形迹清楚、矿床分布集中而著称。本文论述了研究区从早到晚,经历了塑性流变褶皱→区域东西向主体褶皱→南北向横跨叠加褶皱→垂向隆升的横弯褶皱等4期褶皱作用,以及塑性流变→脆韧性压扭性→韧脆性张扭性→隆升造成的脆性正向拆离滑脱等4期剪切作用。主期脆韧性剪切作用发育于主体褶皱翼部的薄弱构造带。由于第三期的韧脆性剪切作用的改造为燕山期含矿流体的大规模贯入和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容矿条件。研究认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源,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贯入到韧脆性剪切带中积聚成矿,而且矿区往往存在着一两条主要矿脉却控制着矿区50%以上的金属储量。
    20  雅鲁藏布江西段东波超镁铁岩体经历了俯冲带流体的改造:来自铂族元素的证据
    牛晓露 杨经绥 陈松永 刘 飞 熊发挥 刘 钊 郭国林
    2013, 40(3):756-766.
    [摘要](7587) [HTML](0) [PDF 5.19 M](24450)
    摘要:
    提要:东波超镁铁岩体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西段,在中国是一个不多见的面积超过400 km2的大型超镁铁岩体。已有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表明,该岩体与同一带中含有大型铬铁矿的罗布莎岩体可以对比,是一个寻找铬铁矿床的远景区。本文开展了东波超镁铁岩的主要组成岩石类型——方辉橄榄岩的铂族元素(PGE)研究,并结合主量和稀土元素(REE)组成,探讨岩体的成因。东波超镁铁岩中方辉橄榄岩具有相当高的Os含量(3.52×10-9~4.36×10-9),亏损的主量元素组成和低于原始地幔的稀土元素含量(0.89×10-6~1.37×10-6),指示东波超镁铁岩为经历过部分熔融和熔体抽取的亏损残余地幔岩石。东波超镁铁岩的PGE总含量为23.97×10-9~31.98×10-9,高于原始地幔的含量;PGE配分型式为左倾的正斜率型,相对Ir亚组铂族元素(IPGE)亏损钯亚组铂族元素(PPGE),Pd/Ir=1.49~2.65;REE配分型式为中稀土亏损的“V”型或“U”型,原始地幔标准化元素比值(La/Sm)m 为 1.05~3.37,(Gd/Yb)m=0.28~0.64;这些数据揭示东波超镁铁岩经历过交代作用,交代物质应富集不相容元素,高PGE含量,相对IPGE富集PPGE;较低的Cu/Pd比值(1226~3448)要求交代物质还应富含硫化物;推测交代物质可能来源于俯冲带构造环境下所产生岩浆熔离出的富硫化物熔体/流体。
    21  勉略构造带横现河地区张岩沟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徐 通 裴先治 李瑞保 李佐臣 裴 磊 刘成军 陈有炘 汪晓伟 杨 杰 胡 楠
    2013, 40(6):1777-1792.
    [摘要](9040) [HTML](0) [PDF 0.00 Byte](23972)
    摘要:
    提要:横现河地区张岩沟双峰式火山岩位于勉略构造带三岔子—略阳段,由紧密共生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和变质中酸性火山岩组成,其原岩为亚碱性玄武岩和亚碱性流纹-英安岩。中酸性火山岩稀土元素含量明显低于玄武岩,表明中酸性火山岩为地壳部分熔融形成,而非分离结晶成因。玄武岩具有较高的Zr含量与较高的Zr/Y值,表现出板内玄武岩特征,其具有的弧印记应为陆壳物质混染所致。LA-ICP-MS锆石U-Pb测试结果表明,流纹岩成岩年龄为(728±10) Ma (n=4,MSWD =0.14)。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张岩沟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地壳伸展机制下的大陆裂谷环境,预示着该地区新元古代洋盆的打开。这一新成果,对研究勉略带新元古代的构造演化以及探讨扬子地块北缘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22  新疆大型变形构造特征与成矿关系研究
    董连慧 王克卓 朱志新 赵同阳 郑加行 徐仕琪
    2013, 40(5):1552-1568.
    [摘要](8790) [HTML](0) [PDF 3.22 M](22870)
    摘要:
    提要:新疆位于印度板块、塔里木—中朝古板块、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古板块和西伯利亚古板块的汇聚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多样。文章以大型变形构造的特征分析为切入点,全面总结和分析了新疆境内主要大型变形构造带的类型、规模、组合型式、物质组成、构造层次、变形期次等特征,探讨了大型变形构造对地层格架、侵入岩浆活动、变质变形作用、区域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的控制作用,并据此划分出了34个大型变形构造。初步探讨了大型变形构造形成演化过程与成矿的关系。
    23  高喜马拉雅的三维挤出模式
    许志琴 王 勤 曾令森 梁凤华 李化启 戚学祥 蔡志慧 李忠海 曹 汇
    2013, 40(3):671-680.
    [摘要](10823) [HTML](0) [PDF 2.71 M](20884)
    摘要:
    提要:作为喜马拉雅造山带变质核的高喜马拉雅杂岩带,是以高级变质岩石、普遍的深熔反应以及高温韧性变形为主要特征的热碰撞造山带。在高喜马拉雅平行造山的韧性伸展构造发现的基础上,建立高喜马拉雅挤出的3-D 构造模式,并提出了挤出的动力学过程: (1)造成高喜马拉雅中弱和热物质产生的局部熔融阶段 (46~35 Ma),(2) 平行造山的韧性伸展和重力裂陷阶段(28~26 Ma开始),(3)韧性逆冲型剪切带形成阶段(>626~23 Ma), (4) MCT 和STD的形成造成的高喜马拉雅挤出阶段(23~17 Ma)。
    24  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若干进展
    许志琴 杨经绥 侯增谦 张泽明 曾令森 李海兵 张建新 李忠海 马绪宣
    2016, 43(1):1-42. DOI: 10.12029/gc20160101
    [摘要](8276) [HTML](1578) [PDF 22.13 M](19454)
    摘要:
    近10年来,"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实验室"在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尤其在特提斯演化和青藏高原生长方面取得若干进展,包括(1)"青藏高原——造山的高原"理念的提出;(2)青藏高原特提斯体制和构造格架的再造;(3)新特提斯蛇绿岩中原位金刚石和深地幔矿物群的重大发现;(4)新特提斯洋盆俯冲新机制的揭示;(5)印度/亚洲碰撞的早期岩浆和喜马拉雅折返中的作用;(6)喜马拉雅三维碰撞造山机制和折返全过程的初步建立;(7)青藏高原东南缘物质逃逸的新机制——"弯曲与地壳解耦"的提出;(8)青藏高原俯冲型、碰撞型及陆内型片麻岩穹窿;(9)青藏高原东缘汶川强震的构造背景和强震机制;(10)青藏高原碰撞造山成矿模式;(11)印度/亚洲碰撞过程的数值模拟。综述和集成上述成果是为了与同行们交流磋商,进一步共同发展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理论,向国际地学前沿的冲刺。
    25  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古近系烃源岩热演化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刘景东 蒋有录
    2013, 40(2):498-507.
    [摘要](5767) [HTML](0) [PDF 2.99 M](18162)
    摘要:
    提要:依据可溶有机质、生物标志化合物和镜质体反射率资料,结合EASY% Ro法数值模拟,综合分析了东濮凹陷北部地区不同洼陷古近系烃源岩的热演化特征及其差异性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前梨园洼陷和海通集洼陷进入高、过成熟阶段,濮卫次洼进入成熟阶段,前梨园洼陷和濮卫次洼相对海通集洼陷具有较宽的生烃窗范围,对应的生烃门限深度较浅,而高成熟门限深度较深。沙三段为各洼陷主力生烃层系,东营沉积末期为主要生烃期,明化镇期—现今出现二次生烃。烃源岩热演化差异的主控因素为地温,其次为异常高压,有机质类型影响较小。
    26  新疆经济发展与资源、灾害和构筑西亚—西欧海陆大通道的思考
    滕吉文 张永谦 司 芗 马学英 闫雅芬
    2013, 40(5):1329-1350.
    [摘要](7845) [HTML](0) [PDF 11.74 M](17701)
    摘要:
    提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中国西部边陲,地域广阔,少数民族众多且聚居,金属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等能源矿产十分丰富,在经济与文化上相对欠发达。其经济发展和建设在中国新疆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有着极大的潜力。目前,应当清晰地看到新疆的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尚处在一片混乱与无序之中,基础设施和研究、整体发展方针和科学布局尚十分不足。由于目前资源、能源勘探和开采进程仍属初期阶段,涉及的探查深度还很浅(即第一深度空间:0~500 m),而第二深度空间(500~2000 m)的金属矿产资源尚有待勘探与探查环境的改善。当今在先进技术引进、应用和高新科技人才凝集力度上还急待增强和迅速发展与改善。还应当指出,新疆、特别是天山地震带具有发生大地震的潜在危险性。这充分表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已具备了必要条件,但尚不具备可实施的充分条件。当然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则必须具备必要和充分条件及二者有机的耦合和不断完善。为此走跨越式的发展道路已为必然,且必将成为建设新疆的动力源泉。在这样的前提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国家战略需求和自主创新的方针指导下,新疆应当怎样发展,本文简要讨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1)中国西域安全、稳定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轨迹与资源战略后备基地;(2)加强自治区与周边地带地震活动监测与抗震及预测;(3)打造喀什大商埠、构筑西亚—西欧海陆科技、商贸与文化交流大通道的思考;(4)强化自治区内一体化信息与传媒体系的一元化和和谐文化建设。
    27  西藏定结盆地第四纪湖相地层的厘定、划分和定结群的建立
    邵兆刚 朱大岗 孟宪刚 杨朝斌 韩建恩 王 津 余 佳 吕荣平 王 艳 贺承广
    2013, 40(2):449-459.
    [摘要](5290) [HTML](0) [PDF 2.65 M](17524)
    摘要:
    提要:通过对西藏定结盆地湖相沉积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盆地内的第四纪湖相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重新厘定了该区中更新世—晚更新世的岩石地层单元,确立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序列。首次建立了该区第四纪中更新世—晚更新世湖相地层单位——定结群(Qp2-3D)。定结群是由中更新统叶如藏布组(Qp2ly)和上更新统麻加组(Qp3lm)2个组组成。为青藏高原湖泊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变迁的研究,以及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等都提供了新资料。
    28  南秦岭下地壳组成及岩石圈的拆离俯冲作用
    路凤香 王春阳 胡宝群 吴其反, 郑建平
    2003, 30(2):113-119. DOI: 10.12029/gc20030201
    [摘要](5394) [HTML](0) [PDF 809.06 K](17325)
    摘要:
    提要:根据新提供的Pb同位素组成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本文进一步证实了位于北秦岭北界的明港地区发育的早中生代安山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岩筒所携带的下地壳捕虏体属于南秦岭。所恢复的南秦岭下地壳剖面自下而上为:底侵成因的变辉长岩—基性麻粒岩(其中含有榴辉岩及辉石岩的透镜体)— 酸性麻粒岩。秦岭造山带总体的岩石圈模型为:南秦岭(扬子块体)向北拆离俯冲,北秦岭地壳向华北仰冲,华北岩石圈呈楔状插入秦岭造山带,拆离面约在中、下地壳之间。南秦岭俯冲岩片延伸的范围在平面上有可能达到400km。
    29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潘桂棠 肖庆辉 陆松年 邓晋福 冯益民 张克信 张智勇 王方国 邢光福 郝国杰 冯艳芳
    2009, 36(1):1-28.
    [摘要](27158) [HTML](0) [PDF 16.00 M](17020)
    摘要:
    提要:中国大地构造形成演化与大地构造分区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整体论述中国构造分区,都以不同学派对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的不同认识论和方法论,有不同的方案。以黄汲清先生等多旋回构造观、王鸿祯先生等历史大地构造观和李春昱先生等板块构造观的“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为指导思想的大地构造划分方案,是集中国地质构造之大成,在全国起指导作用,影响既广泛且深远。板块构造单元划分是当前板块构造细结构研究的关键问题。它既是板块构造研究的理论问题,也是区域地质研究和成矿预测评价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的大地构造分区图的编制是以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浆活动、变质变形等地质记录为基础,承接融合中国“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的经典划分理念,在板块构造—地球动力学理论指导下,以成矿规律和矿产能源预测的需求为基点,以不同规模相对稳定的古老陆块区和不同时期的造山系大地构造相环境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以特定区域主构造事件形成的优势大地构造相的时空结构组成和存在状态为划分构造单元的基本原则,划分出中国的大地构造环境主要由陆块区和造山系组成为9个一级构造单元,以及相应的56个二级构造单元。中国大地构造研究还存在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较准确地划分尚需很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30  腾冲地块内早印支期构造事件的厘定:来自那邦闪长岩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证据
    黄志英 戚学祥 唐贯宗 刘金科 朱路华 胡兆初 赵宇浩 张 超
    2013, 40(3):730-741.
    [摘要](8852) [HTML](0) [PDF 2.16 M](15908)
    摘要:
    提要:腾冲地块是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与拉萨地块相对应。近年来,松多榴辉岩带的发现揭示拉萨地块内存在晚二叠—早三叠世的俯冲-碰撞事件,与其相对应的腾冲地块是否也经历了相应的构造事件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早印支期那邦闪长岩为偏铝质、富钾、钙碱性岩浆岩。锆石LA-ICP-MS U-Pb 定年结果表明闪长岩侵位于(245.0±2.9)Ma。锆石εHf(t)值变化于+7.8~+14.9,在εHf(t)-U-Pb年龄图解上所有样品都落在球粒陨石线和亏损地幔线之间、较小的单阶段模式年龄和地壳模式年龄,在Th/Yb-Ba/La图解上分布于俯冲板片流体区和Yb/Hf(<1.2)比值,以及较高的Mg#值和Th、U负异常,说明其来源于幔源物质部分熔融,并有部分壳源物质加入的混合岩浆。LREE和LILE强烈富集、Th、U、Nb、Ta、Ti明显负异常,以及La/Yb-Sc/Ni和La/Yb-Th/Yb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揭示其岛弧型岩浆岩的性质。形成时代与松多榴辉岩带相近、形成于俯冲-碰撞构造环境及腾冲地块内存在类似于拉萨地块内缺失晚二叠—早三叠世地层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说明腾冲地块内也存在与拉萨地块和澳大利亚陆块北部边缘发生俯冲-碰撞相对应的构造事件,早印支期那邦闪长岩是腾冲地块内对这一事件的响应。
    31  云南腾冲火山构造区的电性结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谭捍东 姜 枚 林昌洪 彭 淼 吴良士 马 欢 王忠凯 李晋津 谭嘉言
    2013, 40(3):800-805.
    [摘要](7051) [HTML](0) [PDF 3.24 M](15892)
    摘要:
    提要:为配合科学钻探选址,在云南腾冲县城以北至固东镇之间沿东西向布设了4条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和2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 对6条剖面的电磁测深资料进行了预处理和二维反演,获得了6条剖面的电阻率模型。这些剖面具有的主要电性结构特征为:盆地地壳内存在2套低阻, 其中浅部的低阻层沿南北向稳定存在,由含水(热水)的火山岩下部、花岗岩上部与花岗砂砾岩组成, 构成了腾冲盆地的地热资源的热储层, 其主要层位在300~1500 m范围内;深部的低阻体是作为热源的岩浆囊, 位于马站—曲石乡之间的部分深12~30 km, 东西宽25 km以上。以上电性特征为研究云南腾冲火山构造区岩浆和火山活动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32  川南界市场—黄家场地区须家河组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及模式
    王文之 田景春 张 翔 罗 洋 林小兵 李中超
    2013, 40(2):469-476.
    [摘要](5780) [HTML](0) [PDF 2.45 M](15880)
    摘要:
    提要:四川盆地南部界市场—黄家场地区须家河组总体为一套三角洲→湖泊沉积,研究区内砂体十分发育,但砂体非均质性强、成因复杂。本文以3条野外剖面、12口钻井岩心观察、83张薄片鉴定以及扫描电镜和岩心物性等资料分析为基础,结合最新资料和认识,通过精细的沉积微相分析和储集砂体的剖面结构解剖,探讨川南须家河组储集矿体的成因及模式。砂体成因类型主要包括:单一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单一河口坝砂体、滨湖砂坝砂体、浅湖砂坝砂体、叠置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置型河口坝砂体、河口坝与水下分流河道组合类型(包括“坝上河”和“河上坝”)。系统研究了形成于不同的水动力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岩性结构特征的不同成因类型砂体的储集性能。基于以上研究认识,建立了研究区砂体进积式和砂体退积式2种砂体成因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最有利储层发育的位置为河道的中下部,河口坝砂体的中上部;最为有利的储集砂体为砂体进积式下形成的叠置型水下分流河道和“坝上河”,也是研究区今后主要的勘探目标。
    33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一号孔ASR法地应力测量
    孙东生 林为人 王连捷 崔军文 王 薇 黄 尧
    2013, 40(3):840-845.
    [摘要](6389) [HTML](0) [PDF 1.96 M](15231)
    摘要:
    提要:大地震后发震断裂附近的应力状态是认识和理解地震机理的重要参数。5.12汶川地震后,我国开展了基于地震机理研究的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enchuan Earthquake Fault Scientific Drilling Project,简称WFSD),为研究震后龙门山断裂带附近深部应力状态提供了条件。本文主要介绍适合深部应力测量的非弹性应变恢复法 (Anelastic strain recovery method,简称ASR法) 的测试设备和流程,并利用ASR法对WFSD-1号钻孔岩心进行了原地应力测量,取得了该钻孔424~1173 m深度范围内7个岩心样品的非弹性应变恢复实测数据,并根据成像测井对岩心进行了定向,确定了原地应力方向,估算了原地应力的大小。WFSD-1钻孔最大主应力的方位为NW69°~NW35°,主应力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4  塔里木盆地地震剖面地质解释及其构造演化
    戴福贵 杨克绳 刘东燕
    2009, 36(4):747-760.
    [摘要](6837) [HTML](0) [PDF 13.39 M](15221)
    摘要:
    提要:从地震剖面显示塔里木盆地发育为手风琴式演化史,大体上形成三层“断-坳”结构:(l)震旦系的“断”,古生界—三叠系的“坳”;(2)侏罗系的“断”,白垩系的“坳”;(3)古近系的“断”,新近系的“坳”。断陷与坳陷分别由拉张与挤压应力场所致,这种应力场的变化是由相邻洋壳板块俯冲倾角由小到大的变化所引起的。由于地壳的多旋回运动,多次发生构造沉积演变,构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多领域、多种圈闭类型的油气藏,从震旦系—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各断陷-坳陷结构的盆地都具有可能形成油气藏的地质条件。
    35  河南嵩县大石门沟钼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李靖辉
    2014, 41(4):1364-1374.
    [摘要](5856) [HTML](0) [PDF 11.17 M](15001)
    摘要:
    提要:河南省嵩县大石门沟钼矿床是近年来在豫西地区新发现的大型钼矿床,采用辉钼矿Re-Os精细测年技术,对与成矿相关的5个含辉钼矿角砾岩样品、3个含辉钼矿的破碎石英样品进行同位素年代学测定,获得了模式年龄:模式年龄变化范围(156.1±3.4)~(228.0±4.1)Ma,模式年龄明显分为2组:一组为(208.4±3.1)~(228.0±4.1)Ma,平均年龄(218.07±4.3)Ma,加权平均年龄(217.1±8.5)Ma,另一组为(156.1±3.4)~(160.9±3.3)Ma,平均年龄(158.6±3.35)Ma,加权平均年龄(158.6±4.7)Ma。结果表明,大石门沟钼矿成矿时代为印支期、燕山晚期。2个期次的成矿作用又与该区隐爆角砾岩的两次隐爆有关。印支期的成岩成矿发生在东秦岭钼矿带碰撞造山后的构造体制从挤压到伸展的转折期,上地幔、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产物上涌在地壳薄弱的NW向与NE向构造交叉部位隐爆产生。燕山晚期成矿作用继承、改造和叠加印支期成矿作用,两者一起构成东秦岭钼矿带中生代成矿作用大爆发的完整旋回。
    36  胶东尚家庄钼矿床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李 杰 宋明春 王美云 李世勇 周明岭 倪师军 张成江 丁正江 岳跃破
    2013, 40(5):1612-1621.
    [摘要](5936) [HTML](0) [PDF 5.25 M](14963)
    摘要:
    提要:尚家庄钼矿床产于燕山晚期伟德山超单元斑状花岗闪长岩中,受岩体内部裂隙构造控制,呈NW走向,主矿体呈似层状、大脉状产出,具分支复合、膨胀夹缩等特点。3件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模式年龄为(115.5±1.6)Ma~(117.6±1.6)Ma,平均年龄为(116.4±1.6)Ma,与胶东金矿大规模成矿的时代和赋矿围岩——伟德山超单元营盘单元的成岩时代一致,说明胶东地区存在与金成矿同期的钼矿成矿作用。
    37  宁芜北部脉状铜矿床地质与成矿流体特征研究
    周小栋, 郭坤一 陈国光 曾 勇 宋世明 申金超
    2013, 40(5):1622-1633.
    [摘要](5416) [HTML](0) [PDF 5.78 M](14925)
    摘要:
    提要:宁芜北部地区分布众多热液成因的脉状铜矿床。本文对区内的谷里铜矿和南门头铜矿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石英-金属硫化物期石英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202.9~299.4℃、166.7~355.4℃;盐度分别为4.5 wt% NaCl eqv.~11.1 wt% NaCl eqv.、3.5 wt% NaCl eqv.~12.0 wt% NaCl eqv.;密度分别为0.75~1.01 g/cm3 、0.80~0.89 g/cm3;估算二者的成矿压力和深度分别为18.2~30.4 MPa、0.69~1.15 km和12.8~35.1 MPa、0.48~1.32 km。谷里和南门头铜矿(体)成矿流体均具有中低盐度、低密度和浅成条件等共同点,但前者为中温流体,后者为中高-中低温流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示二者的包裹体气相组成有明显区别,南门头的包裹体气相成分组合为H2O+CO2±N2,而谷里铜矿包裹体气相组分仅见H2O。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如矿物组合、赋矿围岩、矿化蚀变、成矿岩体等方面的差异,推测宁芜北部可能存在两期铜成矿,早期与大王山旋回的辉石闪长玢岩有关(以谷里铜矿为代表);晚期与姑山—娘娘山旋回的花岗岩类有关(以南门头为代表)。
    38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大陆构造的形成与演化
    葛肖虹 刘俊来 任收麦 袁四化
    2014, 41(1):19-38.
    [摘要](5275) [HTML](0) [PDF 1.56 M](14859)
    摘要:
    20 世纪60 年代提出的“威尔逊旋回”以关闭洋盆两侧板块的碰撞作为板块运动旋回的终结,然而板块构造学说“登陆”20 多年来的实践说明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大陆弥散而宽广的陆内变形说明洋盆闭合两侧板块的碰撞并未终止板内构造作用?古亚洲大陆形成后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广泛发育的板内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克拉通内盆地的形成都和古亚洲大陆南?北,印度洋和北冰洋洋脊的持续扩张?西太平洋和菲律宾洋壳的俯冲相关?本文拟厘清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大陆构造形成与演化的重大事件?构造性质?形成背景及其时空展布:(1)晚海西—印支期古特提斯洋关闭陆块拼合碰撞古亚洲大陆雏形形成;(2)晚侏罗—早白垩世蒙古—鄂霍茨克海闭合,陆-陆碰撞古亚洲大陆形成,挤压逆冲推覆构造在陆内变形中形成高潮,西太平洋伊佐奈岐洋壳板块的斜俯冲叠加了自东而西的影响;(3)早白垩世晚期—古近纪加厚地壳-岩石圈减薄?转型,陆内伸展变形达到高潮,大陆克拉通泛盆地?准平原化;(4)始新世晚期—早中新世(40~23 Ma)太平洋板块运动转向对东亚大陆NWW向的挤压和印度洋脊扩张印—澳板块对古亚洲南部陆-陆碰撞挤压的叠加,形成中国东部新生的构造地貌;(5)中-上新世—早更新世受东亚—西太平洋巨型裂谷系和印度洋中脊扩张的叠加影响,中国东部岩石圈地幔隆升?地壳减薄,陆缘?陆内伸展变形相继形成边缘海?岛弧?裂谷型盆地和剥蚀高原地貌;(6)早更新世晚期(0.9~0.8 Ma)—晚更新世末(0.01 Ma)中国东部大陆构造地貌基本形成?
    39  基于结构体的峨眉山玄武岩风化程度评价(Ⅲ)——既有风化指数评价
    徐则民 黄润秋
    2013, 40(5):1655-1665.
    [摘要](6201) [HTML](0) [PDF 5.56 M](14499)
    摘要:
    提要:以峨眉山玄武岩核心区7个区域的13个具有壳核结构的玄武岩结构体为基础,对主要风化指数的适宜性进行了研究。18个风化指数均不适合于风化初期的峨眉山玄武岩风化程度评价。能够指示风化中后期峨眉山玄武岩风化程度的指数包括Parker指数、BA1、BA、BA3、BA2、碱/铝指数、碱/倍半氧化物指数、WPI、SA、SF、Kr、硅/倍半氧化物、CIW、CIA及LOI,其中更为合理的是碱/铝指数、碱/倍半氧化物指数和硅/倍半氧化物。17个风化指数中,指示性最差的是A、B和B1。Fe2O3控制着风化初期峨眉山玄武岩碱/倍半氧化物指数、SF、Kr及硅/倍半氧化物的变化,应成为风化程度评价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40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基性岩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特征:新特提斯洋内俯冲的证据
    刘 飞, 杨经绥 陈松永 李兆丽 连东洋 周文达 张 岚
    2013, 40(3):742-755.
    [摘要](10148) [HTML](0) [PDF 10.59 M](14368)
    摘要:
    提要:普兰蛇绿岩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面积约650 km2,主要由方辉橄榄岩、含单辉方辉橄榄岩和透镜状纯橄岩组成,缺失堆晶岩和枕状熔岩等洋壳端元。方辉橄榄岩中普遍发育辉绿岩和辉石岩脉,地幔橄榄岩上部被块状玄武岩、玄武质火山碎屑岩、粉砂质泥岩、硅质岩和硅质灰岩覆盖。辉绿岩低K、Ti,球粒陨石标准化REE配分曲线具有N-MORB特征,富集LILE(K、Sr、Rb),亏损HFSE(U、Th、Nb),(143Nd/144Nd)t=0.512904~0.512909,εNd(t)=+8.6~+8.7,(87Sr/86Sr)t=0.704893~0.705310,显示俯冲带弧后盆地环境的特征。对比前人研究,认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普遍存在洋内俯冲作用,但开始俯冲的时间不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西段开始于早白垩世,而东段开始于中侏罗世。
    41  滇中荒田铅锌矿床Rb-Sr同位素年代学与C-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王文元 高建国 刘心开 侬阳霞 陈欣彬
    2018, 45(3):528-543. DOI: 10.12029/gc20180308
    [摘要](2512) [HTML](1013) [PDF 5.35 M](14062)
    摘要:
    滇中荒田铅锌矿床赋存于下二叠统碳酸盐岩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接触界面上,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石矿物组合以闪锌矿、方铅矿为主,脉石矿物以石英、方解石、白云石为主。热液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表明荒田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CO2的碳具有多元性,主要来源于幔源与海相碳酸盐岩的混合碳;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表明荒田铅锌矿床硫以岩浆硫为主,可能混有其他硫源(可能包括地层硫酸盐),铅同位素表明赋矿围岩、玄武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均有可能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是多源混合后的产物;闪锌矿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83.2±3.4)Ma,指示荒田铅锌矿床形成于晚燕山期,荒田铅锌矿床成矿动力学背景可能与右江褶皱带在中生代末期发生了大规模的岩石圈伸展有关。而晚二叠世海相喷发火山岩对矿区铅锌矿床的形成起了重要的盖层、赋矿层及矿化作用。综上,荒田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的不同组分来源不同,矿床类型为沉积-改造型矿床。
    42  成都粘土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和风化强度的指示
    应立朝 梁 斌 王全伟 朱 兵 郝雪峰 刘 亮 文 龙 燕钟林 付小方
    2013, 40(5):1666-1674.
    [摘要](5550) [HTML](0) [PDF 1.25 M](13644)
    摘要:
    提要:成都平原晚更新世成都粘土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不同剖面样品的化学组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SiO2(平均75.24%)、Al2O3(平均14.12%)、Fe2O3(平均5.81%)为主,地球化学特征与UCC基本相似。与北方黄土相比,成都粘土具有较高的TiO2/Al2O3、Zr/Al、Zr/Ti和Y/Al以及较低的Eu/Eu?鄢、LaN/SmN和LaN/YbN比值,这些特征与成都平原第四系深层土壤样品组成一致,表明成都粘土来源于当地,与北方黄土物源不同。成都粘土CIA平均值为78.59,高于北方黄土平均值(69.34),经历了中期的K迁移阶段,在风化过程中Ca、Na、Mg和K是主要的活动性元素。与北方黄土相比,成都粘土Na、Mg、K和Ca亏损较大,表明经历了更强的化学风化。
    43  重庆主城区浅层地温能资源量评价研究
    张甫仁 彭清元 朱方圆 张华民 杨新杰 陶嘉祥
    2013, 40(3):974-980.
    [摘要](5386) [HTML](0) [PDF 1.75 M](13446)
    摘要:
    提要:基于重庆地区浅层地温能的调查和主城区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分区评价结果,结合校正后的岩土热物性数值,进行了重庆主城区浅层地温能资源量评价,包括适宜区浅层地温能热容量和可利用资源量统计,并得到了重庆市主城九区浅层地温能的资源量分布情况,从而有效评价了重庆主城区地下浅部空间热能的调蓄能力,为开发与保护浅层地温能资源提供了可靠依据。
    44  雪峰造山带中段地质构造特征
    柏道远 熊雄 杨俊 钟响 贾朋远 黄文义
    2014, 41(2):399-418.
    [摘要](9573) [HTML](0) [PDF 10.55 M](13314)
    摘要:
    雪峰造山带的地质构造特征认识尚存在较多分歧。通过构造剖面测制并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对雪峰造山带中段东部怀化—两丫坪地区的形变类型、变形时代、变形强度、剖面结构以及构造变形的运动学特征、成因机制和构造体制等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认识和进展:(1)雪峰造山带中段形变类型主要有板劈理、折劈理、褶皱及与褶皱同走向的大型膝褶带、逆断裂、正断裂、右行走滑断裂等;(2)加里东运动和早中生代构造运动(印支运动与早燕山运动)中均存在明显的挤压变形,构造体制均为NW—NWW向挤压,形成NE—NNE向褶皱和逆断裂,加里东运动尚形成了板劈理和大型膝褶带;(3)雪峰造山带中段以溆浦—靖州断裂为界分为东带和西带,分别为加里东期区域雪峰逆冲推覆构造的根带和中带。东带板劈理发育,西带板劈理不发育且上古生界与下伏地层产状相近,表明加里东运动中东带变形强度明显大于西带,不整合特征、抬升幅度、逆冲断裂的发育特征等表明早中生代构造运动中东带变形较强,而西带变形较弱;(4)劈理优势倾向以及褶皱轴面和逆断裂的倾向,反映雪峰造山带东带加里东运动和早中生代构造运动中均具有背冲构造样式,但早中生代背冲构造的中轴相对加里东期向西迁移25 km以上;(5)南华纪早期溆浦—靖州断裂以东大幅伸展断陷并接受巨厚沉积,晚古生代期间断裂东侧大幅伸展沉降而构成湘中沉积盆地的西边界,反映雪峰造山带东带为一块体强度低的构造薄弱带,这是其变形强度大于西带及成为雪峰推覆构造根带的主要原因。
    45  闽西南地区紫金山岩体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赵希林 毛建仁 陈 荣 许乃政
    2008, 35(4):590-597.
    [摘要](10098) [HTML](0) [PDF 1.80 M](13246)
    摘要:
    提要:笔者通过锆石SHRIMP定年,精确厘定了紫金山岩体的成岩成矿时代。紫金山黑云母花岗岩中锆石CL图像显示锆石分为3种形态,定年结果显示这3种锆石有不同的年龄,具有不同的地质意义。第一种锆石晶形发育、具有核-边双层结构,核部的锆石呈磨圆状,这类锆石为继承性锆石,年龄为1000 Ma左右;第二种锆石晶形发育良好,但是呈不完整形态,有不清晰的生长环带或者无生长环带,呈现岩浆锆石的特征,年龄为168±4 Ma(n=13, MSWD=0.97),这一年龄应代表了岩石的结晶年龄,属于中侏罗世;第三种锆石晶形发育良好,有清晰的生长环带,这种锆石受后期改造作用,年龄为(119±15)Ma,属于早白垩世。(168±4) Ma时本区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成矿事件,因此紫金山岩体主体并非含矿岩体,仅有轻微的锡矿化。紫金山花岗岩锆石SHRIMP定年的第三组年龄为(119±15)Ma是大规模成矿作用的记录,可能正是这一期的热液作用开始了本区大规模的长时期的多期次的岩浆热液作用的序幕,从而为本区铜金成矿作用奠定了基础。
    46  造山型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
    陈衍景,
    2006, 33(6):1181-1196.
    [摘要](13868) [HTML](0) [PDF 1.64 M](13243)
    摘要:
    提要:矿床新类型的识别往往导致大批矿床和成矿省的发现,预测和识别矿床新类型是矿床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造山型金矿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已被世界范围的大量研究所证明,但其他矿种的造山型矿床却很少被涉及。笔者提出了造山型矿床的概念及其变质流体成矿的实质,建立了矿床、矿田和成矿省等不同尺度的造山型矿床成矿模式及其随时间演化的3阶段模式,强调会聚造山作用的挤压伸展转变期是大规模成矿时间,同造山成矿系统的特点是成矿年龄滞后于造山作用时间。通过矿床实例研究证明了造山型银矿床、铅锌矿床、铜矿床和钼矿床的客观存在,阐明了中国巨大的造山型矿床的勘查潜力,例证了运用矿田尺度成矿模式进行成矿预测的有效性和重要意义。
    47  前言
    2014, 41(4).
    [摘要](6256) [HTML](0) [PDF 39.96 M](13136)
    摘要:
    48  新疆喀喇昆仑山地区泥盆纪地层划分与特征
    郭建强 王照亮 何小敏
    2016, 43(3):987-999. DOI: 10.12029/gc20160321
    [摘要](2487) [HTML](932) [PDF 2.44 M](12989)
    摘要:
    在新疆西昆仑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对分布于喀喇昆仑山地层区中的泥盆纪地层,开展剖面测量和区域填图,系统收集其岩性岩相、岩石组合、分布特征、接触关系、生物化石、基本层序等资料,并展开了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区内泥盆纪地层由中下统大王顶组,中统黄羊滩组、落石沟组和上统天神达坂组组成,各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关系,除天神达坂组未获生物化石外,其他层位均获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其中新建大王顶组和黄羊滩组2个岩石地层单位,以及腕足类3个、珊瑚类1个、菊石类1个、三叶虫类1个,共计6个生物地层单位。全面系统厘定和完善了区内泥盆纪的岩石地层序列、生物地层序列和年代地层序列,黄羊滩组是重要的铜矿和石膏矿赋矿层位。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喀喇昆仑山地区泥盆纪地层研究程度,也为本区地质构造演化和成矿规律分析提供了必要地史资料。
    49  北祁连石灰沟奥陶纪中堡群滑塌堆积特征及其古地理环境意义
    白建科 王洪亮 朱小辉 谢从瑞
    2016, 43(3):977-986. DOI: 10.12029/gc20160320
    [摘要](2459) [HTML](939) [PDF 7.95 M](12509)
    摘要:
    北祁连永登县石灰沟作为奥陶纪中堡群命名地,历来是研究北祁连奥陶纪构造演化的理想场所。依据实测地层剖面,石灰沟奥陶纪中堡群可以划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以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为主;上段以出现大量碳酸盐岩、硅质岩、粉砂岩,夹中基性火山碎屑岩为特征。野外调查过程中发现,中堡群上段发育多层硅质岩,其层内发育强烈的构造变形。经岩石组合、地层序列、沉积相、火山喷发相、变形特征及空间组合关系研究,认为该套特殊的沉积层系为典型的滑塌堆积。根据滑塌堆积的内部结构特征及火山-沉积相序等分析,初步判断其形成于靠近岛弧的深水盆地环境,具多岛洋构造背景。这将为恢复和建立北祁连造山带奥陶纪沉积环境和古地理演化提供可靠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北祁连奥陶纪沟-弧-盆体系空间格局提供了重要沉积学佐证。
    50  川西中段地区砂岩碎屑组分变化记录的沉积转型事件
    钱利军 张成弓 陈洪德 林良彪 徐胜林 欧莉华 张玺华
    2013, 40(2):517-528.
    [摘要](5532) [HTML](0) [PDF 2.86 M](12378)
    摘要:
    提要:砂岩作为山脉隆升过程中在盆地内的直接记录,其碎屑组分在分析造山带及沉积物源区构造背景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应用砂岩碎屑组分特征对比、单井碎屑组分垂向演化特征、Dickinson图解及砂岩的成分成熟度Q/(F+L)与F/L的演变特征四种方法,对川西中段地区侏罗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砂岩碎屑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认为研究区中侏罗世沙溪庙组受到了来自西部龙门山造山带和北部米仓山—大巴山造山带的复合造山运动的共同影响;(2)通过对川西地区单井碎屑组分垂向对比及砂岩成分成熟度分析,发现在千佛崖组与沙溪庙组界线附近,沉积物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暗示川西地区此时发生了一次重要的沉积转型事件,这与米仓山—大巴山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3)砂岩碎屑组分的变化反应盆地周缘造山带的活动: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构造相对稳定,砂岩成分成熟度高;中侏罗世中晚期,在米仓山—大巴山逆冲推覆作用的影响下,砂岩成分成熟度低,且具有火山岩岩屑增多的特征;晚侏罗世早期,构造相对稳定,砂岩成分成熟度增高,至晚侏罗世晚期川西地区主要受龙门山造山带的影响,其砂岩特征与龙门山前缘砂岩特征趋于一致。
    51  辽西建平烧锅营子金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陈井胜 彭艳东 刘淼 邢德和 李崴崴
    2016, 43(2):395-409. DOI: 10.12029/gc20160203
    [摘要](2729) [HTML](972) [PDF 1.83 M](12313)
    摘要:
    辽西建平烧锅营子花岗岩岩体位于华北地台北缘朝阳-赤峰金矿成矿带,岩体周围分布着烧锅营子、撰山子等金矿床或金矿点。与金矿同源关系的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岩。3个不同粒度的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分别为(159.1±1.5)Ma、(160.2±4.4)Ma、(160.1±1.1)Ma,表明烧锅营子岩体形成晚侏罗世早期;其周边金矿床也形成于此时期或稍晚。结合前人资料总结认为160Ma左右是朝阳-赤峰地区一个重要的金矿成矿时期。烧锅营子花岗岩体主量元素以富Si、低Al、中偏低碱、高钾和低Mg、低Ca为特点;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Th、Zr、Nd、Rb、K和亏损Ba、Sr、P、Ti的特点,具有强烈的负Eu(δEu=0.08~0.60)、Sr异常。岩石总体上属于经历了高度结晶分异的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Sr-Yb-Y元素特征显示其源区深度为30km。晚侏罗世整个中国东部处于构造域转折期,结合区域上构造环境分析,烧锅营子岩体是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的弧后伸展环境的产物。
    52  秦岭地区印支期钼矿化特征及找矿前景
    胡海珠 李 诺 邓小华 陈衍景 李 毅
    2013, 40(2):549-565.
    [摘要](5228) [HTML](0) [PDF 5.52 M](12204)
    摘要:
    提要:秦岭地区印支期钼矿床包括3种类型:碳酸岩脉型、断控石英脉型及斑岩型。碳酸岩脉型钼矿床与火成碳酸岩密切相关,矿体以含钼碳酸岩脉形式产出,成矿元素出现特殊的Mo+U+REE组合,以黄龙铺和黄水庵钼矿为典型代表。断控石
    53  小秦岭金矿区水系沉积物重金属特征研究
    张江华 王葵颖 赵阿宁 陈华清 柯海玲 刘瑞平
    2013, 40(2):602-611.
    [摘要](4983) [HTML](0) [PDF 1.36 M](12169)
    摘要:
    提要:在划分小秦岭金矿区水系流域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水系沉积物中Hg、Pb、Cd、Cr、As、Cu、Zn七种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分布特征;从各个元素的主要来源出发,分析了重金属含量水平高低不同的原因,探讨了金矿开发对重金属含量变异的影响,提出影响水系沉积物重金属赋存、迁移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现:①从地域上看,小秦岭北麓水系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南麓,而在北麓表现出“中间高、两侧低”的特点;②从元素含量差异看,小秦岭金矿区水系沉积物中Pb含量最高且偏离背景值的程度最大,其次是Hg,而Cr、As继续保持了低背景值的趋势。
    54  关于谨防假冒《中国地质》网站的声明
    《中国地质》编辑部
    2016, 43(1):366-366. DOI: 10.12029/gc20160129
    [摘要](2191) [HTML](698) [PDF 859.29 K](11952)
    摘要:
    55  《中国地质》入选“2015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地质》编辑部
    2016, 43(1):365-365. DOI: 10.12029/gc20160128
    [摘要](2071) [HTML](674) [PDF 800.93 K](11886)
    摘要:
    56  中国的板块构造区划
    刘 训 游国庆
    2015, 42(1):1-17. DOI: 10.12029/gc20150101
    [摘要](5448) [HTML](0) [PDF 4.85 M](11843)
    摘要:
    提要: 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传入中国,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所接受并应用于相关的地质工作中。在新一代地质志的研究中,以板块学说为主导,已经成为共识。从板块构造来认识,板块的组成包括其核心及边缘。其核心为克拉通,由稳定的陆块组成;边缘包含了不同的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边缘在后期板块汇聚的过程中,常由汇聚或碰撞等不同方式而成为不同的造山带。板块之间具有不同形式的汇聚带,其中主要是地壳对接消减带。在地球发展历史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板块构造格局常有很大的变化。因此,本文以古生代的构造格架为主,探讨对中国大陆进行板块构造区划中的一些相关问题,并对全国的区划提出了一个初步方案。此方案将全国划分为7个I级单元(板块),30个II级单元(克拉通和造山带)以及103个III级单元。
    57  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及编图——以映秀震中区为例
    葛 华 陈启国 王德伟
    2013, 40(2):644-652.
    [摘要](4874) [HTML](0) [PDF 2.22 M](11716)
    摘要:
    提要:虽然宣称地球已进入地震多发期目前学术界还存在不少争议,但不得不承认近期的破坏性强震发生的频率较以往高。强震诱发的滑坡灾害也越来越成为了地质学家们研究的热点。在对一个地区发出中长期地震预报之后,如果也能相应地对该地区的斜坡稳定性进行评价,从而预测地震时滑坡最可能发生的地段,这对于减轻震区人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以“5.12”汶川地震映秀震中区为例,运用Newmark方法对该区进行了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和编图示范,探讨了目前常用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今后区域性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的发展方向。
    58  热幔-冷壳背景下的高角度俯冲:海相火山岩型铁矿的形成
    张招崇 柴凤梅 谢秋红
    2016, 43(2):367-379. DOI: 10.12029/gc20160201
    [摘要](2546) [HTML](941) [PDF 1.76 M](11470)
    摘要:
    海相火山岩型铁矿指的是产于海相火山-沉积岩系的铁矿床,是中国一种重要的铁矿类型,分布于中国西部。近年来该类型铁矿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已引起广泛的关注。该类型铁矿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但为什么只有少数活动大陆边缘能形成海相火山岩型铁矿的机理尚不清楚,严重制约了该类型铁矿今后的找矿。过去对含矿火山岩以及矿石的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铁矿化与火山作用同期,表明铁矿的形成与海底火山作用密切相关。对不同地区的含矿火山岩的研究表明,含矿火山岩为一套连续演化的拉斑-钙碱性系列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具有Nb、Ta和Ti负异常的岛弧地球化学信号以及正的εNd值。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岩浆起源于软流圈地幔,并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地壳岩浆房的分离结晶作用。上述特征表明,地幔发生部分熔融,而俯冲的洋壳并不发生部分熔融,因此俯冲带的热结构是"热幔-冷壳"。考虑到该类型铁矿产出于大陆边缘的海相环境,推测其为大洋岩石圈高角度俯冲作用的结果。"热幔-冷壳"背景下的高角度俯冲模式可以很好地解释海相火山岩型铁矿总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如早期高盐度岩浆热液的形成与挤压背景下岩浆房内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有关,而成矿阶段岩浆热液与海水的混合热液是由于在伸展背景下岩浆流体释放后与下渗海水混合的结果。不仅如此,该模式同样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该类型铁矿很少与斑岩铜矿产于同一大陆弧,以及即使在一些特殊条件下两者同时出现在一个弧中,为什么海相火山岩型铁矿总是分布在大陆弧靠近大洋一侧,而斑岩铜矿则出现在大陆弧的主体位置。
    59  江南造山带东段桃岭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周 洁 葛伟亚 姜耀辉
    2014, 41(3):838-850.
    [摘要](4309) [HTML](0) [PDF 95.22 M](11442)
    摘要:
    提要: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赣东北地区的桃岭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总体表现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弱过铝质-强过铝质,高Mg#值。桃岭岩体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弱的Eu负异常(δEu=0.62~0.81)(样品TL-1除外δEu=0.47)。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桃岭岩体的成岩年龄为早白垩世(140±1) Ma。岩体初始87Sr/86Sr为0.7131~0.7141,εNd(t)值为-7.43~ -6.71。结合前人研究,笔者认为早白垩世(约140 Ma)交代的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幔源岩浆底侵,使地壳深处(至少40 km)的变质沉积岩发生部分熔融,并且与少量的幔源岩浆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形成了桃岭岩体。
    60  从生物化石组合特征剖析黑色页岩的沉积环境——以鄂西长阳地区寒武系牛蹄塘组为例
    赵明胜 王 约 田景春 雷灵芳 杜兵盈
    2013, 40(5):1484-1492.
    [摘要](5950) [HTML](0) [PDF 2.26 M](11440)
    摘要:
    提要:寒武系地层在鄂西地区广泛分布,湖北省长阳县天柱山以黑色炭质页岩为主要特征的寒武系牛蹄塘组下部黑色页岩中保存有丰富的高肌虫(Sunella)、大型双瓣壳节肢动物(Perspicaris)、宏体藻类、软舌螺类和可疑的海绵类((?)Sinospongia),同时,见有零星分布的黄铁矿。通过对生物化石古生态及保存情况的研究,认为鄂西长阳牛蹄塘组沉积早期宏体生物生活于海底表层贫氧、水体上层充氧、透光性较好的、较为平静的浅海环境,且海底处于氧化-还原界面附近。由于页(泥)岩沉积时具有较高水分,在快速沉积背景下将死亡生物躯体埋藏,伴随着沉积的不断进行,沉积水与外界水体交换量逐渐减少,加之生物腐烂产生的H2S气体,形成了沉积物内部的强还原环境,有机质得以保存,最终形成黑色页(泥)岩。
    61  新疆吐哈盆地页岩气富集条件与有利区预测
    石司宇 田继军 王长江 韦波 杨曙光 李乐
    2016, 43(2):564-574. DOI: 10.12029/gc20160216
    [摘要](2256) [HTML](986) [PDF 2.05 M](11377)
    摘要:
    通过对吐哈盆地页岩的分布、厚度、有机质丰度及有机质成熟度进行分析,结合页岩矿物成分进行裂缝发育及气体吸附能力的评价,并综合盖层分布、储层物性特征以及显著的气测数据对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研究发现:吐哈盆地中、下二叠统桃东沟群与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的页岩厚度大、脆性矿物种类多且含量高,有机质丰度大,盖层条件好,是比较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层位。进一步预测台南凹陷、台北凹陷南缘、托克逊凹陷的西部及北部地区是桃东沟群页岩气勘探有利区,三堡凹陷是小泉沟群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62  《中国地质》实现全文结构碎片化上网
    《中国地质》编辑部
    2016, 43(3):1085-1085.
    [摘要](1356) [HTML](650) [PDF 226.79 K](11346)
    摘要:
    63  西藏甲玛矿床硅钙界面对矽卡岩成岩及多金属成矿的影响
    姚晓峰, 叶天竺 唐菊兴 郑文宝 丁 帅 李永胜 甄世民
    2014, 41(5):1577-1593.
    [摘要](5894) [HTML](0) [PDF 10.22 M](11316)
    摘要:
    提要: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为冈底斯成矿带的超大型矿床之一, 其矽卡岩型主矿体受林布宗组砂板岩、角岩(硅铝质岩石)和多底沟组大理岩(钙质岩石)的岩性界面所控制。基于岩、矿心地质编录, 开展矽卡岩岩石、矿物分带及矽卡岩地球化学、矿物化学研究, 探讨硅钙岩性界面对矽卡岩及多金属矿体形成的影响。从顶板至底板由石榴子石矽卡岩、硅灰石石榴子石矽卡岩至硅灰石矽卡岩表现出SiO2、CaO逐渐增加和Al2O3、Fe2O3+FeO逐渐减少的趋势, 石榴子石矽卡岩、硅灰石矽卡岩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对顶板、底板岩石表现出明显的继承性。靠近顶板的矽卡岩中石榴子石属于钙铝-钙铁过渡系列, 由石榴石核部向外环带具有Al含量减少、Fe含量增加的特点; 靠近底板矽卡岩相对于靠近顶板具有钙铁榴石比例增加、钙铝榴石比例减少特征, 由核部向外围未见明显的环带成分演变特征。矽卡岩是流体与硅铝质、钙质岩石水岩反应的产物, 沿硅钙界面流体减压沸腾、地下水混合作用和界面内垂向的流体地球化学障是主要的致矿机制。硅、铝质岩石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差异是界面控矿的主要因素, 硅钙面复合张性构造带、岩浆热事件增加界面渗透率差异有利于矿体规模的增加和品位提高。
    64  内蒙古中部和林-凉城一带石榴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构造意义
    陈海东 王子龙 鲁宁 银海 何国强
    2016, 43(1):81-90. DOI: 10.12029/gc20160105
    [摘要](2476) [HTML](933) [PDF 4.17 M](11264)
    摘要:
    内蒙古中部和林-凉城一带分布着大量石榴花岗岩,为强过铝(SP)花岗岩。通过对石榴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其形成年代在1923~1958 Ma,为古元古代。通过对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表明其花岗岩的源区成分为杂砂岩,部分熔融温度较高,且具有后碰撞阶段岩浆活动的特征。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该石榴花岗岩应是古元古代早期发生碰撞的阴山微陆块与鄂尔多斯微陆块由汇聚向伸展过渡,并伴随有玄武岩浆的底侵,高温的玄武质岩浆使地壳下部的杂砂岩在相对高温条件下(大于875℃)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
    65  滇西始新世巍山岩体的岩石学成因及构造意义
    贾儒雅 廖世勇 刘铮 叶春林
    2016, 43(1):132-141. DOI: 10.12029/gc20160110
    [摘要](2480) [HTML](960) [PDF 5.80 M](11194)
    摘要:
    巍山岩体位于云南西部哀牢山-红河断裂带附近,其主体岩性为二长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该岩体侵位于始新世,年龄为(38.5±0.6)Ma。巍山岩体为过铝质岩石,其铝饱和指数ASI(=Al2O3/(CaO+Na2O+K2O),分子数)为1.09~1.44。所有样品具有高的K2O含量(4.50%~4.98%)和K2O/Na2O比值(1.10~1.41)。这些花岗闪长岩类呈现出埃达克质岩石的属性,例如高的Al2O3、Sr和低的重稀土(HREE)以及Y含量、Eu负异常缺失等。它们比云南西部同期的浅色过铝质侵入岩有着低的ISr和高的εNd(t)组成,暗示基性岩浆对该岩体的形成做出了贡献。岩石地球化学证据表明,该岩体最可能形成于幔源玄武质岩浆底侵诱发增厚地壳中沉积岩或者变质沉积岩发生了部分熔融。巍山岩体侵位年龄早于哀牢山-红河断裂带走滑过程(32~22 Ma),因此其形成可能与该断裂带的走滑无关。
    66  新编亚洲大地构造区划图
    万天丰
    2013, 40(5):1351-1365.
    [摘要](4290) [HTML](0) [PDF 3.31 M](11119)
    摘要:
    提要:在大量综合亚洲地质、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笔者新编了亚洲大地构造区划图,确定了划分原则,将亚洲大陆划分为六大构造域,以及67个板块(或地块)、碰撞带或增生碰撞带,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图件的编制。组成亚洲大陆的板块或地块主要形成于1800 Ma、800 Ma、 500 Ma 和400 Ma前后,上述时期即各地块形成统一结晶基底的时期。碰撞带或增生碰撞带形成时期较多,为800 Ma、397 Ma、345~260 Ma、200 Ma、135 Ma、52 Ma和23 Ma等,还有23 Ma以来形成俯冲带。对于资料比较充实的、古生代以后的板块运移、板内变形与碰撞带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概略的讨论。本文还关注了在地块形成之后的板内变形。正是板内变形阶段,可能对成矿作用及其类型、过程与赋存部位产生重要的影响。
    67  《中国地质》关于采用DOI注册服务的声明
    《中国地质》编辑部
    2016, 43(3):1086-1086.
    [摘要](1212) [HTML](633) [PDF 169.94 K](11078)
    摘要:
    68  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旋转变形分析:以四川盐源盆地古地磁研究为例
    卢海建 王二七 李仕虎 李海兵
    2015, 42(5):1188-1201.
    [摘要](6010) [HTML](0) [PDF 10.31 M](11009)
    摘要:
    提要:探究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旋转变形有助于理解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向东南方向的挤出过程。目前,有关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构造旋转研究主要针对于两套地层:侏罗系—始新统和中新统—第四系。对侏罗系—始新统研究表明了大范围的顺时针旋转变形的存在,而对中新统—第四系的研究则表明该区域可能同时存在逆时针旋转变形。然而,对这两种构造旋转变形的时间和幅度仍缺乏充分的制约。位于川滇地块的四川盐源盆地同时出露这两套地层。磁性地层研究表明,上新统—中更新统的时代为>3.6~0.6 Ma。磁偏角数据揭示上新统—中更新统经历了逆时针旋转变形(-14.4°±2.7°),而古新统—始新统经历了明显的顺时针旋转 (10°~21.5°),两套地层间的旋转幅度高达36.6°。鉴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发生大规模顺时针旋转变形的最年轻地层为始新统地层,因此顺时针旋转变形可能发生在始新世—中新世某个时间段。这个时间与红河—哀牢山走滑断裂带的活动时间基本一致,因此顺时针旋转变形可能与该大型断裂带的活动直接相关。盐源盆地记录到的逆时针旋转变形发生于至少3.6 Ma以来,平均旋转速率为4°/Ma。由于磁组构数据表明上新世—中更新世地层并未受到挤压变形作用,因此其逆时针旋转变形可能受周围走滑断裂带的控制。
    69  青海赛什塘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何 鹏 严光生 祝新友 张忠义 王艳丽 程细音 李永胜 甄世民 杜泽忠 贾德龙 巩小栋
    2013, 40(2):580-593.
    [摘要](4624) [HTML](0) [PDF 5.97 M](10978)
    摘要:
    提要:对青海赛什塘铜矿床内与成矿有关的矽卡岩中石榴子石、透辉石及硫化物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有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3种类型;早期矽卡岩阶段均一温度436~562℃,盐度为34 wt %~45wt%NaCl eqv.,代表了高温、高盐度岩浆流体;退变质阶段均一温度322~419℃,盐度为15wt %~39 wt%NaCl eqv.;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235~366℃,盐度5wt%~36wt%NaCl eqv.。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包裹体中气相成分以CH4、H2S、CO2和H2O为主。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高盐度的NaCl-H2O-CO2-CH4体系,在290~360℃之间发生了强烈的流体沸腾作用,导致大量的金属硫化物沉淀,成矿流体的沸腾作用是导致铜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
    70  新疆西准噶尔玛依勒山地区阔依塔斯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年龄
    靳松 荣桂林 张兆祎 李天刚 彭朝晖 吴立昂
    2016, 43(1):99-110. DOI: 10.12029/gc20160107
    [摘要](2437) [HTML](961) [PDF 4.13 M](10765)
    摘要:
    新疆西准噶尔北部广泛发育中酸性侵入岩,其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岩石类型为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阔依塔斯杂岩体的形成年龄为(297±2)Ma,SiO2为52.40%~67.53%;高Al2O3,14.92%~17.85%;里特曼指数(δ)小于3.3,介于1.47~1.98;富钠贫钾,K2O/Na2O为0.15~0.49;铁高而镁低,FeOT/MgO为1.01~1.69。其稀土配分模式右倾,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微弱铕正异常。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表明:岩体形成于后碰撞演化的晚期阶段,这一时间早于东准噶尔后碰撞的时间(二叠纪末)。该杂岩体主体可能为幔源岩浆底侵镁铁质下地壳,导致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
    71  胶东大邓格金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李杰 宋明春 李世勇 周晓剑 宋英昕 丁正江 杨立新 王珊珊 姜帆 李倩
    2016, 43(1):221-237. DOI: 10.12029/gc20160116
    [摘要](3030) [HTML](979) [PDF 4.58 M](10762)
    摘要:
    本文介绍了大邓格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床主量元素、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作了测试分析,总结了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主量元素分析表明蚀变过程中SiO2、K2O含量增高,Na2O、Al2O3、CaO等含量降低;硫同位素组成δ34SCDT值为7.0‰~7.1‰,指示硫可能来自于均一化程度较高的统一流体库;氢同位素组成δ DV-SMOW变化范围较大,为-83.68‰~-116.95‰,氧同位素组成δ18O值为-2.57‰~8.35‰,显示了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组成的混合水为主;成矿流体主要为中温(86~429℃)、低盐度(1.74%~22.38%NaCleq),属CO2-H2O-N2-NaCl体系。成矿期流体表现出多期、多来源特征,体系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和流体的不混溶是导致金等成矿元素沉淀和富集的重要机制。
    72  中国重要金属矿产资源现状、供需、进出口数据集
    赵立群 张敏 陈彤
    2019, 46(S1):105-109. DOI: 10.12029/gc2019Z112
    [摘要](2428) [HTML](936) [PDF 777.21 K](10386)
    摘要:
    金属矿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本数据集采集了16种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大宗紧缺矿产(铁、锰、铜、铝、金、铅、锌、镍、铬)、优势矿产(钨、钼、锡、锑)及战略新兴矿产(锂、钴、钛)2006—2017年的世界及中国资源储量、原矿产量、消费量、贸易量及贸易金额等数据。数据集为Excel表格型数据,包含6个sheet表(世界资源量、中国查明资源储量、中国基础储量、中国原矿产量、中国原矿消费量、中国进出口量),旨在分析研究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后期阶段所需重要金属矿产的资源现状和供需趋势。数据集显示:①我国大宗紧缺矿产如铁、锰、铜、金等查明资源储量虽稳步增长,但开采消耗量大,使得基础储量增速缓慢;未来需求总量仍将维持高位,国内保障程度不足,进口量持续攀升。优势矿产资源钨、锑储采比低,后备资源接替不足,优势程度下降;②战略新兴矿产锂、钴、钛资源量、基础储量增长缓慢或呈下降态势,国内资源品质较差,难利用资源多;产量、消费量近十年快速增长,且未来将持续高增长,国内资源储量增长缓慢,供需矛盾凸显。该数据集对已有金属矿产供需数据的收集和总结,为今后金属矿产勘查及战略部署提供参考。
    73  湖南金船塘锡铋矿床矿物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刘晓菲 袁顺达 吴胜华 郭 硕 原垭斌
    2012, 39(6):1759-1777.
    [摘要](4063) [HTML](0) [PDF 13.17 M](10354)
    摘要:
    提要:金船塘锡铋矿床是东坡矿田内一以锡铋为主的大型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迄今为止对其矽卡岩矿物学特征的系统研究较少。本文以金船塘锡铋矿床主要矽卡岩矿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该矿矽卡岩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金船塘锡铋矿床的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主要为钙铝榴石-钙铁榴石系列,含少量的锰铝榴石,辉石为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角闪石主要为铁镁钙闪石,其次为钙镁闪石、阳起石和透闪石,表明该区的矽卡岩为钙质矽卡岩,含少量的锰质矽卡岩。同时,根据矽卡岩矿物学特征的研究,笔者进一步探讨了该矿床锡石的沉淀机制:早期矽卡岩阶段的氧逸度较高,Sn主要以Sn4+的形式替代Fe3+存在于石榴子石中,而在晚期矽卡岩阶段由于氧逸度的降低,Sn主要以Sn2+的形式呈氯的络合物在流体中迁移,由于流体的温度、盐度、pH和氧逸度的变化,Sn2+被氧化成Sn4+,导致锡石沉淀。
    74  贝尔凹陷苏德尔特构造带的形成与演化
    谢昭涵 鲜地 罗静爽 杨宝泉 乐靖 王少波
    2016, 43(4):1266-1279. DOI: 10.12029/gc20160413
    [摘要](1903) [HTML](957) [PDF 8.46 M](10322)
    摘要:
    苏德尔特构造带是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的重要油气聚集带之一。使用平衡剖面技术和基于斜向剪切模型的人字形桁架法对苏德尔特构造带及其两侧的贝西断陷和贝中断陷进行了详细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解析,认为在南屯期近SN向伸展,形成近EW向断陷盆地群之后,又叠加了大磨拐河组早期的短时间NW向伸展,以及此后的坳陷沉降,才形成了苏德尔特构造带特殊的构造样式。贝中断陷的东侧边界断层是整个贝尔凹陷在大磨拐河组早期伸展的主干边界断层,并且断层面具有坡坪式特征。苏德尔特构造带是发育于第一阶断坪上部的“滚动背斜”,是重力和边界断层几何形态共同控制的结果,形成机制属于重力影响下的横弯褶皱作用,而非侧向挤压引起的纵弯褶皱作用。
    75  昆仑山深部结构与造山机制
    赵文津 吴珍汉 史大年 薛光琪 宿和平 Karplus M S Mechie J 宋洋 杨宏伟 刘志伟
    2014, 41(1):1-18.
    [摘要](4532) [HTML](0) [PDF 2.43 M](10119)
    摘要:
    本文根据INDEPTH-Ⅳ剖面所做的地质?地球物理探测所取得的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昆仑山造山模式,论述了:(1)在早二叠世松潘—甘孜洋向昆仑—柴达木地块下俯冲使地块南缘形成陆缘弧和弧后拉张区,使昆仑—柴达木地块在持续碰撞挤压过程中,分别形成了造山带与古近—新近纪盆地的不同构造演化特征;(2)昆仑地段老结晶基底在地块对挤中不断向上抬升成山,同时又受到强烈剥蚀,使老结晶基底及深成岩呈现在地表;南昆仑地块则沿昆仑地块中央断裂向北逆冲到北昆仑地块之上,断裂深10 km;昆仑地块没有发生向北逆冲推覆到柴达木地块上;(3)昆仑地块地壳增厚主要发生在中地壳(6.2~6.6 km/s),是中基性岩石层的增厚;(4)柴达木盆地作为昆仑弧弧后拉张地带,随昆仑造山隆升而下沉,新生界陆相沉积达12~14 km厚,由“沉积”与“挤入”两个作用造成了地壳增厚;结晶基底发生断陷形成新裂谷,裂谷宽度约12 km,深度约4 km,导电带显示裂谷通过断裂与深部发生热流体联系;(5)再次确定了,柴达木盆地莫霍界面深52 km,昆仑山的莫霍界面深65~70 km,莫霍界面台阶位于格尔木附近(185 km距离处);(6)松潘—甘孜地体复理石层厚度为10~14 km,其下面的6.2~6.3 km/s 均匀速度层(同时有高导电性显示)是本地块所特有,推测为残留洋壳的堆积,约15 km厚;浅层通过古近—新近系风火山推覆系增厚,另在中地壳部位挤入了15 km厚岩层;(7)否定了亚洲岩石圈地幔向柴达木地块地幔岩石圈之下俯冲的模式,提出印度大陆地幔岩石圈从高喜马拉雅下拆离成两层,并沿高原地壳底部向北伸展,直到中祁连山之下,成为高原南北对挤过程中岩石圈地幔长度调节的新方式?
    76  中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数据质量控制及方法技术
    左群超 杨东来 宋 越 马 娟 肖志坚
    2013, 40(4):1314-1328.
    [摘要](10835) [HTML](0) [PDF 1.34 M](10086)
    摘要:
    提要:本文以中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专项成果数据质量控制工作为依托,系统地阐述了应用于中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专项成果数据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及方法技术。通过实际应用证实了该质量控制方法技术的有效性、可行性、实用性和代表性,有一定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该方法技术具有很好的示范效果和推广应用前景,适用于各类地质空间数据项目成果数据质量控制工作。
    77  全国地质资料馆数字地质资料馆主站日志数据集
    高学正 李晨阳 吴轩 孔昭煜 商云涛 齐钒宇 贾丽琼 李晓蕾 郭慧
    2018, 45(S1):107-114. DOI: 10.12029/gc2018Z109
    [摘要](1705) [HTML](921) [PDF 3.55 M](10040)
    摘要:
    为更加准确的摸清地质资料用户的需求,消除资料使用者与资料管理者之间的信息鸿沟,全国地质资料馆开展了数字地质资料馆主站访问日志的数据收集工作。数据集采用计算机自动记录的方法,将访问者的所在地、关键词、IP地址等信息进行完整记录。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些数据,采用了规范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质量控制体系。数据集提供了2014—2017年数字地质资料馆主站的访问记录,有效地反映了访问者在进行地质资料获取过程中的行为习惯,可为日后地质资料网站建设、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地质资料的管理与服务提供依据。
    78  赣南于都金银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1:50 000银坑幅矿产地质图数据集
    贺根文 于长琦 李伟 刘孝斌 周兴华
    2019, 46(S1):66-74. DOI: 10.12029/gc2019Z108
    [摘要](1489) [HTML](1115) [PDF 1.46 M](9866)
    摘要:
    本数据集综合应用岩性-构造-矿化蚀变专项填图、遥感、物探、化探、钻探等多种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完成路线调查长度520.65 km,采集水系沉积物样品2 047件,遥感数据解译面积461 km2,化学分析样167件。重点对燕山早期成矿岩浆岩、含矿建造、控岩控矿构造,以及矿化蚀变标志等进行了调查划分,明确区内银金多金属矿主要成矿地质体为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控岩控矿构造为北东向逆冲断裂及其次级裂隙。在此基础上,编制了1:50 000银坑幅建造构造图,利用数字化填图系统(DGSS)创建了区内矿产地质图数据库,全面汇编了重要建造构造、地质界线、断裂、岩浆岩等图层属性库;完善了银坑式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矿床找矿预测模型,突出了区内矿产与建造构造之间的成因联系。
    79  华南燕山早期晚阶段两类花岗质岩体与成矿作用:以赣南—闽西南地区为例
    赵希林 刘 凯 毛建仁 叶海敏
    2012, 39(4):871-886.
    [摘要](4479) [HTML](0) [PDF 3.38 M](9815)
    摘要:
    提要:华南燕山早期晚阶段花岗岩(170~150 Ma)分布广泛,且与成矿关系密切。该时期的花岗岩具有两种不同的分布格局:在南岭东段地区以东西向分布,在武夷山地区呈北东向分布,这些花岗质岩石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赣南地区出露的小岩株与钨锡成矿关系密切,具有钨锡找矿潜力,在地球化学特征上明显不同于同时代出露的大岩基。东西向展布的小岩株与同时代的大岩基可能是由时代相当于元古宙中等成熟度的陆壳富泥砂质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小岩株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流体相参与的高程度的分异作用,是岩浆演化到晚期阶段的产物;而北东向分布的岩体可能是由中元古代泥质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所形成。该时期南岭及邻区大陆岩石圈以伸展背景为主,而整体上中国东南部大部分地区已处于东亚活动大陆边缘构造体制作用下,古太平洋板块朝东亚陆缘的北西向碰撞挤压作用已经显现。
    80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内碎屑锆石和铀矿物赋存形式简析及其对铀源的指示
    陈印 冯晓曦 陈路路 金若时 苗培森 司马献章 苗爱生 汤超 王贵 刘忠仁
    2017, 44(6):1190-1206. DOI: 10.12029/gc20170611
    [摘要](2156) [HTML](955) [PDF 14.76 M](9786)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中国重要的多种能源共生的大型盆地,发育了大量的砂岩型铀矿床。本次工作选择盆地东北部纳岭沟铀矿床作为研究对象,在直罗组含矿段附近采取5个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并针对含矿样品进行电子探针分析。该地区直罗组含矿段碎屑锆石U-Pb年龄集中分布于5个阶段:(2479±11)Ma~(2460±19)Ma、(2300~1950)Ma、(1896±21)Ma~(1820±32)Ma、(316~266)Ma及165 Ma。同时,本文整理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造山带内古老变质基底、孔兹岩带和晚古生代侵入岩时代,并发现在直罗组内获得的碎屑锆石年龄与北部造山带内地质体所记录的年龄相一致。结合前人地球化学及古地理研究,本次工作推断纳岭沟地区直罗组砂岩沉积物最终来自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造山带。纳岭沟铀矿床内铀矿赋存形式主要为存在于碎屑颗粒内部、黏土矿物周边、黄铁矿周边和炭屑裂隙内部。结合野外地质体放射性异常测量,本次工作认为铀源主要来自于沉积成岩阶段含铀碎屑颗粒的预富集和后期高放射性异常地质体通过含铀含氧水向盆地内部的迁移。
    81  东南亚大地构造特征与成矿作用
    刘书生 杨永飞 郭林楠 聂飞 彭智敏 潘桂堂
    2018, 45(5):863-889. DOI: 10.12029/gc20180501
    [摘要](3127) [HTML](1130) [PDF 6.10 M](9777)
    摘要:
    东南亚地区位于全球特提斯成矿域、环太平洋成矿域与印度-澳大利亚成矿域的交汇地带。构造演化独特,先后经历了原-古-中-新特提斯增生造山、印度-欧亚陆陆碰撞造山、太平洋俯冲等多期次构造-岩浆事件,形成了多条火山弧带、蛇绿混杂带以及同碰撞和后碰撞岩浆岩带。本文在总结前人大地构造研究成果基础上,将东南亚地区划分为6个一级构造单元、32个二级构造单元和57个三级构造单元。伴随着原-古-中-新特提斯构造演化、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太平洋俯冲等多期次构造域事件,以构造单元划分为基础,将东南亚地区划分为3个一级成矿域,6个二级成矿省,21个三级成矿带,并结合构造演化初步探讨了主要成矿事件。
    82  昭通示范区黄金坝气田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地质特征
    伍坤宇 张廷山 杨洋 梁兴 周松源 张朝
    2016, 43(1):275-287. DOI: 10.12029/gc20160120
    [摘要](3118) [HTML](952) [PDF 4.67 M](9607)
    摘要:
    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黄金坝气田是继礁石坝和长宁-威远之后中国又一个在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的地区,为了系统地展示黄金坝气田页岩气资源富集的储层条件,为未来的勘探工作提供参考,以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研究对象,从区域地质条件、储层岩石学、物性和地球化学4个方面对该页岩气储层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稳定的区域构造和良好的顶底板条件是黄金坝地区页岩气资源富集的关键,良好的保存条件使储层维持了较高的压力(压力系数>1);较高的孔隙度(平均4%)和TOC含量(目的层>2%)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使储层具有较高的含气量(1.35~3.48 cm3/g,平均>2.50 cm3/g);天然气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区内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97%),其次还含有少量的C2H6、C3H8和CO2;天然气同位素数据表明烃类C同位素组成发生了倒转,表明储层具有良好的封闭性。但储层孔隙系统较为复杂,且非均质性极强,从而导致渗透率较低,在储层改造施工过程中应予以充分考虑。总体上,黄金坝气田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生产测试表明,区内直井压裂产量为0.5×104~3.5×104 m3/d/井,水平井压裂产量可达12×104~40×104 m3/d/井。
    83  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庞健峰 丁孝忠 韩坤英 曾勇 陈安蜀 张艳玲 张庆合 姚冬生
    2017, 44(S1):8-18. DOI: 10.12029/gc2017Z102
    [摘要](2859) [HTML](1020) [PDF 3.35 M](9597)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1∶10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是根据统一标准和要求编制的专题数字地质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1∶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为数据源,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吸收近年来地质调查1∶25万、1∶20万、1∶5万等区调工作新成果、新资料,应用地质编图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编制而成。以年代地层单位为主、辅以岩石地层的表示方法,侵入岩按“岩性加年代”表示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基础地质的研究程度。地质图数据库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数据量约为1.2 GB,标示了岩石地层单位5347个图例,侵入体“岩性加时代”单位1780个图例,跨省区重要断裂93条,各省(市、自治区)内重要断层558条,同位素年龄数据1545个(组),有代表性的钻孔382个。所有地质体的面元及线元、同位素年龄和钻孔都建立了相应的属性,相邻图幅之间进行了接图处理,编写了编图说明书和元数据。数据库采用统一的线型库、符号库、色标库等,成图过程全部采用MapGIS6.5平台计算机辅助成图,成图精度高,质量好,符合设计要求,全国64幅图采用分4个片区的工作方法,最后统一编制而成。该数字地质图是目前中国资料最全、内容最新的1∶100万地质图,是中国第一份应用GIS技术的1∶100万数字地质图的最新成果,充分反映了中国地质构造特点和当前地质研究的新水平。
    84  中国地热资源及其潜力评估
    蔺文静 刘志明 王婉丽 王贵玲
    2013, 40(1):312-321.
    [摘要](5778) [HTML](0) [PDF 2.47 M](9377)
    摘要:
    提要:笔者在阐述中国地热资源特征的基础上,针对中国不同类型的地热资源,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对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资源和干热岩地热资源进行了潜力评估。结果表明,中国287个地级以上重点城市浅层地热能为2.78×1020 J,每年浅层地热能可利用资源量为2.89×1012 kWh;中国主要平原(盆地)沉积盆地地热资源储量为2.5×1022 J,可开采资源量为7.5×1021 J;中国温泉区放热量共计1.32×1017 J,可采资源为6.6×1017 J/年;中国大陆3.0~5.0 km深处干热岩资源总计为2.5×1025 J,是中国目前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的2.6×105倍。
    85  新疆北部大地构造演化阶段与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构造环境类型
    王玉往 王京彬 龙灵利 邹 滔 王莉娟
    2012, 39(3):695-716.
    [摘要](2864) [HTML](0) [PDF 5.51 M](9226)
    摘要:
    提要:本文系统总结了新疆北部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成矿时代,按构造环境将该类矿床归为三大类型:洋-陆俯冲型、碰撞造山型、板内型,其中碰撞造山型又可分为碰撞型和后碰撞型。4类矿床的差别主要在于矿床金属元素组合,以及同期相伴出现的矿床类型不同:俯冲型斑岩矿床以斑岩Cu-Au矿-浅成低温热液Au矿组合为主,以伴有海相火山岩有关的VMS矿床和铁矿为特征;碰撞型和后碰撞型矿床以斑岩Cu-Mo-Au组合为主,伴有构造蚀变岩型复合/叠加的浅成低温热液型Au矿出现;板内型矿床以斑岩型单Mo(或Mo-Re)组合为主。斑岩矿床与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虽为同一成矿系统,但二者基本不共生,且后者成矿时代一般晚于前者10~20 Ma。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含矿岩石和成矿特征并不随构造环境类型不同而出现特征性差别。不同时期的斑岩矿床在分布上具有继承性和“同位成矿”特点,并表现出一定的分带性,从早到晚逐渐由靠近缝合带向外扩展、由线型分布逐渐趋于面型分布。
    86  汶川地震断裂带多次地震活动新证据
    裴军令 周在征 李海兵 王焕 刘锋 盛美 赵越
    2016, 43(1):43-55. DOI: 10.12029/gc20160102
    [摘要](3173) [HTML](954) [PDF 13.69 M](9055)
    摘要:
    虹口乡八角庙出露完整的映秀-北川断裂带剖面断层岩,高分辨率磁化率测试揭示出多个具有高磁化率特征的断层岩带。系统的岩石磁学分析证明一层褐色断层岩相对围岩具有最大的磁化率值,存在新生成的磁铁矿和拥有相似的天然剩磁(NRM)和非磁滞剩磁(ARM)强度衰减过程。高磁化率特征是含铁顺磁性矿物受到断层滑移过程产生摩擦生热作用生成磁铁矿所致。同时断层岩还获得了热剩磁,记录了地震活动磁学信息。结合汶川地震科学钻探项目1号孔(WFSD-1)磁化率和岩石磁学研究结果,说明映秀-北川断裂带包含多层具有高磁化率特征的断层岩,暗示了多次强震的发生。具有高磁化率特征的断层岩可以作为判定地震活动的标志之一。
    87  西藏阿里地区泽错大型盐湖锂(硼)矿床的发现及开发利用前景
    李志丹 金若时 李效广 李凌平 陈烈 刘朝强 周恳恳 张超
    2020, 47(2):265-277. DOI: 10.12029/gc20200201
    [摘要](2017) [HTML](955) [PDF 2.84 M](9050)
    摘要:
    2016—201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联合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组建盐湖调查队伍,针对西藏羌塘盆地西段泽错盐湖开展调查评价工作,探获大型锂(硼)矿产地1处。泽错湖表水体长16.3 km,宽3.3~11.3 km,湖表面积113.8 km2。湖水深度变化较大,四周水较浅,逐渐向中间变深,最深处达44 m,湖水平均深度为24 m,湖面海拔4940 m。泽错盐湖位于藏北羌塘—三江复合板块内,矿区第四纪地层可划分为更新统湖积,全新统现代湖水,全新统冲洪积,全新统冲积和全新统湖积。湖盆可划分基岩裂隙水层、亚砂土孔隙含水层、亚黏土孔隙含水层和湖表卤水4个水文地质单元。经计算直接补充到湖盆表面的大气降水量为1.081×107 m3/a,地表水补给湖水量为8.262×107 m3/a,地下水补给量为2.052×107 m3/a,泽错年补给水量为11.395×107 m3/a左右。自然蒸发为泽错湖盆的主要排泄方式,泽错湖水年蒸发量为12.745×107 m3/a,年均水量变化值为1.35×107 m3/a,地表水补给湖水带入的总盐量为7.8×104 t/a。泽错湖盆卤水中主要成盐元素有Cl-、Na+、SO42-、K+、CO32-、HCO3-、B2O3、Mg2+、Li+等,平均矿化度41.57 g/L,pH值为9.31,泽错湖水为高矿化度盐水,水化学类型为硫酸钠亚型。泽错盐湖LiCl平均品位为376.02 mg/L,LiCl资源量为102.68×104 t,远景规模达到大型; B2O3平均品位为840 mg/L,B2O3资源量为229.38×104 t,远景规模达到大型。在综合分析锂、硼资源需求、提锂技术、盐田建设、气候条件、经济价值等方面的基础上,对泽错盐湖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88  嘉陵江古河曲发育的古地理环境重建
    江华军 李长安 张玉芬 王节涛
    2013, 40(2):460-468.
    [摘要](2904) [HTML](0) [PDF 2.45 M](9004)
    摘要:
    提要:嘉陵江古河道的遥感影像轮廓反映了自由河曲的河流形态信息,分析嘉陵江古河曲的发育条件对其区域古地理环境的重建和恢复具有重要的地貌学研究意义。本文在综合前人关于自由河曲的理论与实际案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自由河曲的发育条件。据此,结合野外调查资料,认为嘉陵江古河曲形成时,该区应为平坦开阔的冲积平原,河流纵比降较比现在更小;河流两岸为具有“二元结构”的松散沉积物。与长江下荆江河段的地理环境类似。且“三水汇流”(嘉陵江与渠江、涪江)格局已经存在。嘉陵江由自由河曲转为深切河曲是由于区域地质环境(或地质事件)的改变所引起的。
    89  国内外锂矿主要类型、分布特点及勘查开发现状
    刘丽君 王登红 刘喜方 李建康 代鸿章 闫卫东
    2017, 44(2):263-278. DOI: 10.12029/gc20170204
    [摘要](3058) [HTML](1190) [PDF 4.08 M](8991)
    摘要:
    2011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锂作为21世纪能源金属的地位日益凸显。文章仅就2015年和2016年国内外锂矿主要类型、特点和找矿方面的主要进展和动向作简要概括,着重介绍近两年来世界范围内在卤水型、硬岩型以及其他类型锂矿勘探方面的找矿进展以及一些锂矿找矿热点地区的进展情况,并结合近年来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锂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动向,对中国的锂矿找矿与开发提出如下建议:进一步摸清资源家底,在重点地区有针对性地加强找矿工作,为建设大型锂资源基地提供资源保障;在突出卤水型和硬岩型重点类型的同时也关注新类型锂矿的找矿,多型并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相关行业转型升级;着手研究锂的循环利用和作为能源金属的高端开发利用,为占领技术制高点提供科学依据。
    90  浅论矿集区的资源潜力与勘查评价
    徐 勇
    2002(3):263-270. DOI: 10.12029/gc20020305
    [摘要](2218) [HTML](0) [PDF 1.51 M](8951)
    摘要:
    提要:矿集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矿床密集产出的区域,在此区域内,按一定空间分布着不同矿种或不同类型的大型或超大型矿床,以及中小型矿床、矿化点和矿化信息。矿床的产出在时空上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矿集区是矿产资源产出的重要基地,它对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矿产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矿集区更是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地区,许多老矿山所处的矿集区仍然是我国重要的勘查远景区。加强对矿集区的研究和勘查评价,是扩大矿产资源储量的重要途径,对缓解老矿山资源危机意义重大。
    91  中国锡矿资源特征及主要远景区潜力分析
    张建斌 丁建华 南格利
    2015, 42(4):839-852.
    [摘要](2362) [HTML](0) [PDF 4.46 M](8937)
    摘要:
    提要: 中国是全球锡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已查明资源储量约占全球查明资源储量的32%。中国锡矿资源分布集中、储量集中, 大中型矿床多, 锡矿的类型主要有与花岗岩有关的层状似层状锡矿、与花岗岩有关的脉状锡矿、矽卡岩?云英岩型锡矿、斑岩型锡矿、陆相火山岩型锡矿、砂锡矿等, 其中又以与花岗岩有关的层状似层状、脉状以及矽卡岩?云英岩型锡矿最为重要。锡矿的成矿时代从元古宙到新生代都有, 但以印支中晚期—燕山早期最为集中。中国目前还有不足10年的基础储量, 为此, 作者建议通过各种调控手段对锡矿实行保护性开采, 同时, 文章还圈定了17个锡远景区, 建议加大勘查投入来获得更多的资源储备。
    92  中国萤石矿床分类
    王吉平 商朋强 熊先孝 杨辉艳 唐尧
    2014, 41(2):315-325.
    [摘要](3083) [HTML](0) [PDF 5.97 M](8747)
    摘要:
    通过对中国萤石矿床的成矿作用研究,综合考虑萤石矿床的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将中国萤石矿床划分为沉 积改造型、热液充填型和伴生型 3 种矿床类型。在全面分析萤石矿典型矿床的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和成矿作用的基 础上,总结成矿要素,以相同或相似的二级成矿必要要素组合确定沉积改造型、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的亚类型,沉积 改造型进一步划分出 2 个矿床式,热液充填型划分出 5 个矿床式,伴生型按伴生主矿种划分出 4 个矿床式。文章分 析了每一个矿床式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矿床特征、控矿因素和成矿作用,总结了每一个矿床式的二级成矿必 要要素。
    93  中国金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
    王成辉 王登红 黄 凡 徐 珏 陈郑辉 应立娟 刘善宝
    2012, 39(5):1125-1142.
    [摘要](12035) [HTML](0) [PDF 6.04 M](8735)
    摘要:
    提要:金矿是中国重要的战略矿种之一。由于其产出对时代、地层、构造甚至岩浆岩都没有特别的选择性而在中国广泛分布,但又具有空间分布不均匀的特点,通常某一种类型主要集中在某一区域,如花岗-绿岩型金矿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台周缘,而卡林型金矿集中在滇黔桂和陕甘川两大金三角。根据这一特点,通过综合研究,本文在III级成矿区带的基础上,重点考虑金矿类型、典型矿床成矿条件及其区域分布特征,参照区域成矿要素,初步划分出阿尔泰、准噶尔、东天山—北山等32个金矿集区,总结了各金矿集区的基本地质特征,重点分析了胶东、小秦岭、燕辽、滇黔桂4个金矿集区的成矿条件,总结了其成矿规律并探讨了各自的成矿潜力和找矿方向,并根据近年来金矿勘查的新进展,对今后找矿工作提出了建议。
    94  国外超大型-特大型铜矿床成矿特征
    瞿泓滢, 裴荣富 梅燕雄 王浩琳 李进文 王永磊
    2013, 40(2):371-390.
    [摘要](3870) [HTML](0) [PDF 4.76 M](8691)
    摘要:
    提要:铜的消费量及用途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高低。本文主要研究了国外超大型-特大型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和特征以及典型的超大型-特大型铜矿床,并将铜矿床按照岩浆熔离型、斑岩型、矽卡岩型、层状(控)型和海相火山气液型5种类型进行介绍。世界上著名的超大型-特大型铜矿床主要为智利的楚基卡马塔特大型铜矿床、埃斯康迪达超大型铜矿床,印度尼西亚的格拉斯贝格超大型铜金矿床,中非巨型铜矿带上的赞比亚铜矿带、刚果(金)沙巴铜矿带和赞比亚西北省铜铀矿区,阿富汗的艾纳克超大型铜矿床,波兰的卢宾超大型铜矿床。根据上述主要铜矿床的特征总结出国外超大型-特大型铜矿床具有统一性、专属性、偏在性和异常性等特点。
    95  西天山金铜多金属重要成矿类型、成矿环境及找矿潜力
    薛春纪 赵晓波 张国震 莫宣学 顾雪祥 董连慧 赵树铭 米登江 Bakhtiar Nurtaev Nikolay Pak 李志丹 王新利 俎 波 亚夏尔亚力坤 冯 博
    2015, 42(3):381-410. DOI: 10.12029/gc20150302
    [摘要](2904) [HTML](0) [PDF 10.99 M](8602)
    摘要:
    提要: 西天山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南部和中国新疆西天山, 东西绵延2500 km, 是“亚洲金腰带”核心地带, 金铜铅锌矿产优势明显, 中国新疆西天山金铜铅锌重大找矿发现令人期待。通过广泛深入的文献调研和较全面的地质矿产调查, 论文针对重要成矿类型、成矿环境和找矿潜力的研究表明, 西天山金铜铅锌成矿重要类型是造山型金矿、斑岩型金铜矿、SEDEX型和砂岩型铅锌矿等。造山型金矿形成于古生代俯冲增生和碰撞造山两类地质环境, 斑岩型金铜矿形成于古生代不同时期的成熟岛弧环境, SEDEX型铅锌矿在新元古代陆缘盆地富集, 砂岩型铅锌矿形成于中—新生代山前盆地。西天山金铜铅锌成矿类型和环境优越, 找矿潜力巨大, 新疆西天山有望实现金铜铅锌找矿持续重大突破。本文为西天山区域成矿研究和金铜铅锌找矿勘查提供了新的参考和引导。
    96  中国铝土矿资源特征及潜力分析
    高 兰 王登红 熊晓云 齐帅军 易承伟 夹少辉
    2015, 42(4):853-863.
    [摘要](2403) [HTML](0) [PDF 3.16 M](8563)
    摘要:
    提要: 本文从铝土矿资源现状、成因类型、预测类型、资源潜力等方面总结了中国铝土矿资源特征。中国铝土矿划分为古风化壳沉积型、堆积型和红土型3大矿床成因类型, 对应于铝土矿3大预测类型; 根据中国铝土矿查明资源储量和预测资源量分布, 从成铝区带、省区市和主成矿期3个层面, 重点分析了中国铝土矿资源潜力, 提出中国南方红土型铝土矿和中国北方煤下铝土矿是今后主要的找矿方向。
    97  中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第二次试采主要进展
    叶建良,秦绪文,谢文卫,卢海龙,马宝金,邱海峻,梁金强,陆敬安,匡增桂,陆程,梁前勇,魏士鹏,于彦江,刘春生,李彬,申凯翔,史浩贤,卢秋平,李晶,寇贝贝,宋刚,李博,张贺恩,陆红锋,马超,董一飞,边航
    2020, 47(3):557-568. DOI: 10.12029/gc20200301
    [摘要](3977) [HTML](1110) [PDF 8.09 M](8439)
    摘要:
    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储量最大开采难度亦最大的水合物储层,2017年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初步验证了此类水合物储层具备可开采性。在总结前次试采认识的基础上,对试采矿体进行优选、精细评价、数值与试验模拟和陆地试验,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19年10月—2020年4月在南海水深1225 m神狐海域进行了第二次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本次试采攻克了钻井井口稳定性、水平井定向钻进、储层增产改造与防砂、精准降压等一系列深水浅软地层水平井技术难题,实现连续产气30 d,总产气量86.14×104 m3,日均产气2.87×104 m3,是首次试采日产气量的5.57倍,大大提高了日产气量和产气总量。试采监测结果表明,整个试采过程海底、海水及大气甲烷含量无异常。本次成功试采进一步表明,泥质粉砂储层天然气水合物具备可安全高效开采的可行性。
    98  无机生成的盐下油田
    袁学诚
    2014, 41(1):39-49.
    [摘要](2684) [HTML](0) [PDF 1.32 M](8382)
    摘要:
    盐下油气田具有明显的无机生成特征,是深部找油气的一个新领域?勘探盐下油气田有三个关键,即:地质观念的改变,地球物理资料处理的进步与钻探技术的提高?现在已知90%的油气田与膏盐共存?盐层可作为盐下油气田的找矿标志?对盐层的精确成像,可大幅度地提高找寻盐下油气田的成功率?这同时也就为寻找我国急缺的钾盐矿床提供重要的资料?
    99  豫西故县水库—全包山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剖面及深部找矿启示
    梁 涛 卢 仁 白凤军 王明国
    2012, 39(5):1406-1420.
    [摘要](3058) [HTML](0) [PDF 4.90 M](8300)
    摘要:
    提要:故县水库—全包山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剖面位于豫西沙沟—龙门店Ag多金属矿矿集区内,在剖面中6.0~10.0 km范围内新发现了Au、Ag、Cr、Co、Cu和Pb异常,其中Cr、Co异常为在沙沟—龙门店Ag多金属矿集区内寻找新矿化类型提供了重要信息。在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框架下,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结果不仅成为矿集区存在隐伏的与Ag多金属成矿作用相关的岩浆-流体活动(透岩浆流体作用)这一地质模型的又一新证据,而且也为在矿集区内寻找隐伏岩(矿)体(如剖面中6.0~10.0 km的深部)和新矿床类型(伟晶岩型Au矿床、斑岩型矿床)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100  关于板块运动启动时间的争论
    陆松年 王惠初 郝国杰 相振群
    2016, 43(3):709-720. DOI: 10.12029/gc20160302
    [摘要](2698) [HTML](887) [PDF 1.43 M](8292)
    摘要:
    板块运动何时启动?是当前重大和争议较大的科学问题。文章从超大陆研究、板块运动的地质学标志和热动力学数据模拟等3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国际地学界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认识。在分析各种不同观点的基础上,作者阐述了对该问题的倾向性认识,赞同地球板块构造不是在一个特定时期出现的独立全球"事件",即不是一个等时的重大热-构造事件的认识。但从新太古代开始,地球上已出现具有板块水平运动特征的俯冲作用。由于地幔温度的差异,早期的板块运动缺少深俯冲形成的高压和超高压变质记录,而从新元古代开始,出现与现代板块一致的动力学机制。因此,赞同大致以新元古代作为"原板块样式"和"现代样式"板块运动的转换时间。

    主编:郝梓国

    创刊:1953年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3657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167/P

    国内邮发代号:2-112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亮点文章推荐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国新一轮战略找矿行动已全面启动。用什么方法、什么手段实现增储上产是面临的突出问题。本刊登载了几篇基于新技术、新方法实现找矿突破的实例,供大家参阅,助力新一轮战略找矿目标的实现。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找矿预测——以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矿为例. 欧阳渊等,2023, 50(2):303-330.
    基于重磁资料在山东齐河—禹城探获矽卡岩型富铁矿:对超深覆盖区找矿的启示. 王润生等,2023, 50(2):331-346.
    自然伽马曲线重构波阻抗反演在勘探含铀有利成矿砂体中的尝试. 梁建刚等,2023, 50(2):347-358.
    宽频大地电磁法寻找“界面型”隐伏金矿床:以黔西南戈塘地区深部找矿为例. 张伟等,2023, 50(2):359-375.
    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钻井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赵洪波等,2023, 50(2):376-39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