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39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瑞雷-泰勒不稳定性与中国东部岩石圈——三论岩石圈地幔蘑菇云构造

      2012, 39(1):1-11.

      摘要 (2918) HTML (0) PDF 3.32 M (33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本文讨论引起中国东部岩石圈巨变的动力。认为较重的岩石圈地幔位于较轻的软流圈之上形成的瑞雷-泰勒不稳定性驱动岩石圈地幔流动是东部岩石圈巨变的构造动力。由于瑞雷-泰勒不稳定性只存在于中年期大陆,老年期与青年期大陆都不存在瑞雷-泰勒不稳定性,因而只有像中国东部那样的中年期大陆才能发生蘑菇云地幔构造。

    • 江南古陆中段沧水铺群锆石U-Pb年龄和构造演化意义

      2012, 39(1):12-20.

      摘要 (2908) HTML (0) PDF 5.42 M (44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江南古陆中段湖南益阳地区沧水铺群发育在冷家溪群和板溪群之间,其在地层柱中的位置一直是中国地质学家解疑江南造山带何时启动的关键层位。笔者在沧水铺群中的火山集块岩中获得锆石SHRIMP U-Pb年龄(821±13)Ma,再次验证了沧水铺群中的火山岩是820 Ma武陵运动之前的火山事件的产物,与武陵运动的启动有关,也说明该期火山岩与冷家溪群中大量的火山凝灰岩为同一构造运动的产物。

    • 青藏高原冈底斯北缘嘉玉桥群形成时代的确定

      2012, 39(1):21-28.

      摘要 (2731) HTML (0) PDF 3.57 M (37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嘉玉桥群是冈底斯北缘的变质岩系之一,其形成时代存在较大分歧。通过高精度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获得西藏八宿县巴兼村一带嘉玉桥群上部大理岩中所夹含石榴子石绿片岩(原岩为玄武岩)的上交点年龄为(566±27)Ma,将八宿县巴兼村一带嘉玉桥群的原岩形成时代限定为晚震旦世。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初步认为冈底斯北缘自晚震旦世到寒武纪可能存在较大规模的陆缘裂谷。

    • 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床LA-ICP-MS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2012, 39(1):29-42.

      摘要 (6036) HTML (0) PDF 3.95 M (5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对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床次英安斑岩(样品ZK5803)中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174.6±1.5) Ma (MSWD=0.7),与矿区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年龄基本一致;3个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钼钨矿石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63.2±2.3) Ma(样品CD-30)、(165.2±2.4) Ma (样品DB-18) 和(163.4±2.4) Ma (样品CD-38),与层状铜铅锌矿中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164.7±3.0) Ma基本一致;上述4个样品给出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64.0±2.5) Ma (MSWD= 0.16);该成矿年龄与南岭地区其他钼多金属矿床形成时间一致,同属于华南地区中生代第二阶段成矿作用。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 (δ18O =-3.75‰~7.0 ‰, δD =-50.7‰~-56.1‰)和矿石硫化物硫同位素(δ34S =-2.00‰~3.00‰)资料表明,该矿床为与矿区次英安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有成因联系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矿区各类矿床应为同一期成矿事件的产物,不同于前人认为的存在加里东期海底喷流沉积和燕山期叠加成矿,或燕山期两期成岩成矿的观点。结合岩石微量元素图解和前人研究结果,推测其成矿动力学背景为南岭地区后造山伸展环境。

    • 江西中新元古代地层的划分及其与邻区对比

      2012, 39(1):43-53.

      摘要 (3192) HTML (0) PDF 2.26 M (40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作者在长期从事江西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地质资料成果的收集、研究和重点考察,运用构造、岩性组合、标志层序列与同位素测年资料综合对比分析方法,重点对江西及邻区震旦纪前的中新元古界区域褶皱基底浅变质地层及其上的“青白口纪晚期”与南华纪等3套地层进行了岩石地层序列的梳理和时代划分对比,据此提出歙县—德兴蛇绿混杂岩带为华南洋残迹,其南侧的怀玉岛弧属于华夏古陆缘,对新元古代早期的弧缘盆体制和“青白口纪晚期”裂谷系统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演化进行了探讨。

    • 石西地区八道湾组三段辫状河三角洲的识别与沉积特征研究

      2012, 39(1):54-63.

      摘要 (2267) HTML (0) PDF 4.97 M (40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针对前人提出准噶尔盆地腹部石西地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段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的观点,笔者根据碎屑岩的结构、沉积构造及砂体的空间展布等特征,认为八道湾组三段是在较强水动力条件下牵引流沉积的产物,其沉积环境应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通过对研究区八道湾组三段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该区辫状河三角洲发育2种亚相和5种微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河漫沼泽,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并分析了其展布特征与演化过程,推测该区八道湾组三段沉积早期湖平面下降,研究区内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中期湖平面继续下降,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晚期湖平面上升,沉积物有所变细。西北部哈拉阿拉特山—德仑山及扎伊尔山物源体系是其主要物源区。

    • 川东南地区早志留世晚期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分析

      2012, 39(1):64-76.

      摘要 (2154) HTML (0) PDF 3.31 M (36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通过对川东南地区野外露头、大量岩心、测井等资料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早志留世晚期发育2个沉积体系组,包括3种沉积相及众多亚相、微相类型。其中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于靠近江南—雪峰山隆起的川东南—湘西地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主要发育于川南—黔北地区;陆棚沉积主要发育于宜宾—重庆一带。沉积模式显示了早志留世晚期川东南地区为受古隆起控制的局限海盆,研究区东部发育一套以碎屑岩为主的小河坝组,由于江南—雪峰山不断隆起,向研究区提供了大量物源,沉积了一套向上变粗的三角洲沉积。研究区南部受黔中隆起控制,由于黔中隆起相对稳定,在其北侧主要发育了与小河坝组同时异相的石牛栏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该新认识有助于了解川东南地区小河坝组砂体的时空展布,以及预测该区有利油气聚集区带。对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价值。

    •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桃园组岩相古地理及时空演化

      2012, 39(1):77-85.

      摘要 (2259) HTML (0) PDF 1.10 M (39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核桃园组是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的主要含油气目的层。本文依据岩心资料,结合岩石学特征、测井相及其他相标志,将研究区核桃园组划分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通过对碎屑重矿物资料、钻井和录井资料等相关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编制各段砂砾岩粒度平均值等值线图等图件基础上,系统编制了核桃园组核三段—核一段岩相古地理图。其古地理展布特征是:南部发育扇三角洲,东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西北部发育曲流河三角洲,中部发育湖泊。在核三期到核一期的古地理演化过程中,扇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规模持续缩小,曲流河三角洲在核一期被滨浅湖所充填,湖泊面积逐渐增大。辫状河三角洲规模从核三期到核二期逐渐变大,到核一期开始减小。

    • 鄂尔多斯台地靖边潜台南部中奥陶统马五21岩相古地理

      2012, 39(1):86-95.

      摘要 (2338) HTML (0) PDF 1.52 M (35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由于受加里东运动影响而隆起抬升遭受风化,形成良好的岩溶油气储层,对其沉积特征的研究是油气勘探的重点。本文以沉积岩石学为指导,以单因素作图为方法论,结合钻井岩心资料、测井资料的细致分析、统计,选取了地层厚度、白云岩含量、灰岩含量、膏盐含量及泥岩含量等单因素,绘制出马五21的岩相古地理图。研究表明,研究区马五21期处于一个相对的海退期,其主要发育膏云坪、云坪、泥云坪和含泥云坪。根据岩相古地理图,结合马五21地层厚度,推测研究区中部存在一个较浅的洼地,并建立了符合本区马五21的沉积模式。综合以上研究,马五21期岩相古地理特征可概括“陆外为坪,云坪广布,坪中有洼,洼中有膏”。根据本区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及区域地质特征,对良好的天然气储层的形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川西坳陷中段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层序岩相古地理及砂体展布特征

      2012, 39(1):96-105.

      摘要 (2092) HTML (0) PDF 1.61 M (48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为了更为精细地刻画出川西坳陷中段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的古地理和砂体展布特征,笔者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建立了研究区上沙溪庙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划分方案,并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搭建。在此基础上以中期旋回层序为编图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理和砂体展布特征研究。发现川西坳陷中段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可以划分为1个长期和4个中期(M1,M2,M3,M4)沉积期。M1和M2沉积期,研究区以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特征;M3和M4沉积期,研究区转变为以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特征,砂体的展布主要分布于两个地区:大邑—温江地区和中江地区,前者砂体主要发育于M1,M3,M4 3个中期旋回,后者砂体主要发育于M1,M2,M3 3个中期旋回。

    • 南海东北部珠江口盆地成生演化与油气运聚成藏规律

      2012, 39(1):106-118.

      摘要 (2951) HTML (0) PDF 3.43 M (5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珠江口盆地处在南海东北部准被动大陆边缘的特殊大地构造位置,其区域背景及油气地质条件复杂。该区不仅具有中国东部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的基本特征,亦具本身的特殊性。由于盆地不同区带油气地质条件的差异,故具有明显的“北油南气”分布规律及纵向上多种资源叠置共生与复合的特点:北部裂陷带及东沙隆起浅水区,处于减薄的洋陆过渡型地壳靠近陆缘一侧,其古近系断陷规模及半地堑洼陷沉积充填规模均比相邻的南部裂陷带深水区小,且地温梯度低、大地热流小,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处在油窗范围,以产大量石油为主伴有少量油型气,构成了以文昌、恩平、西江、惠州及陆丰油田群和流花油田群为主的北部浅水油气富集区。该区具有上渐新统三角洲砂岩及中新统礁灰岩外源型油气运聚成藏机制及含油气系统;南部裂陷带及南部隆起周缘深水区,以邻近深水区的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中小气田群和白云凹陷东部深水区LW3-1、LH34-2及LH29-1等天然气藏为代表,构成了以天然气为主但亦具石油及水合物资源潜力的深水油气富集区。由于南部裂陷带深水区处在洋陆过渡型地壳靠近洋壳一侧,地壳薄而裂陷深、断陷规模大,其与北部浅水区相比多了一套上渐新统海相烃源岩。该区地温梯度及大地热流偏高,烃源岩多处在成熟-高熟凝析油及湿气阶段,以产大量天然气及少量轻质油和凝析油为主,具有上渐新统陆架边缘三角洲砂岩和中新统深水扇混源型天然气运聚成藏机制及含油气系统。油气纵向分布具有深水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及浅层气/生物气与深部常规油气共生叠置的关系。

    • 南阳地区泌阳凹陷沉积相展布与油气勘探

      2012, 39(1):119-126.

      摘要 (2127) HTML (0) PDF 5.02 M (40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利用地震、测井、岩心资料,根据沉积构造、岩性剖面结构、砂体厚度确定了泌阳凹陷毕店地区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沉积相类型;借助新的地震反演方法追踪三维数据体中的薄储层,在解释追踪基础上,得到核三段等时单砂层(或小层)厚度变化图,并编制了沉积相分布图。结果表明这里以广泛发育的浊积扇、滑塌扇等浊流沉积为特色,呈现出“南北部浊积扇夹中部深湖相”的沉积格局;早期富浊积砂、晚期富深水泥的沉积演化反映了湖平面的上升过程。基于有利的沉积相带,预测并评价了隐蔽圈闭,为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 川南丹凤—塘河地区嘉陵江组储层特征及储层主控因素

      2012, 39(1):127-134.

      摘要 (2039) HTML (0) PDF 2.80 M (33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四川盆地泸州古隆起是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其嘉陵江组为该区主力产层。本文以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以钻井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岩心物性、孔隙结构等资料分析为基础,结合最新资料和新认识,对丹凤—塘河地区嘉陵江组嘉嘉一—二1和嘉二3亚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特征及电性特征进行了更深入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嘉一—嘉二1和嘉二3亚段储集岩以粉细晶白云岩和颗粒云岩为主,储层空间以次生孔隙(粒间溶孔、白云岩晶间孔)为特征,储层总体上为孔隙型和裂缝-孔隙型储层。研究认为:①频繁的海平面升降和台内滩相带控制了优质储层分布范围和规模;② 成岩期埋藏白云岩化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基础;③ 岩溶作用扩大了储层发育范围,改善了储层物性。

    • 塔里木盆地西克尔中奥陶统礁滩相储层成岩特征与系统划分

      2012, 39(1):135-145.

      摘要 (2196) HTML (0) PDF 2.67 M (38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克尔地区中奥陶统生物礁滩成岩作用方式、成岩演化序列和相对应的地质作用产物、组合及稀土元素和碳、氧、锶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按“水文体制”将生物礁滩地层划分为不同成岩阶段的近地表海水-海源地层水、大气淡水、温压水和油田卤水4个成岩系统。各成岩系统流体来源、性质、水-岩石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对储层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与储层发育密切相关的成岩体系和成岩方式主要为:古表生期大气水成岩系统的岩溶作用、再埋藏成岩阶段温压水成岩系统和油田卤水成岩系统的深部溶蚀和各期构造破裂作用。

    • 火山岩原生储集空间成因及其四阶段演化——以准噶尔盆地滴西地区石炭系为例

      2012, 39(1):146-155.

      摘要 (2287) HTML (0) PDF 2.63 M (36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火山岩油气藏通常具有双重孔隙介质特征,储集空间按成因可划分为原生和次生两大类,绝大多数次生储集空间是原生储集空间经后期成岩作用改造而成。本文通过大量铸体薄片的鉴定和描述,将准噶尔盆地滴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原生储集空间类型分为气孔、杏仁体内残留孔、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等5类原生孔隙,以及收缩缝、炸裂缝、砾间缝、晶间缝等4类原生裂缝。综合火山喷发环境、强度及岩石结构构造等影响因素,按照岩浆不同阶段的演化特征,将原生储集空间的形成划分为4个阶段:“岩浆房”阶段、喷溢地表阶段、冷凝成岩阶段及岩浆期后热液阶段。认为岩浆喷溢地表与冷凝成岩阶段是形成原生孔缝的主要时期;岩浆期后热液阶段是减少原生孔缝时期;结晶速度快慢是形成不同类型孔缝的关键。火山岩原生储集空间类型形成机理研究能揭示次生储集空间展布规律,对预测有利储集带意义重大。

    •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岩浆混合作用及对成矿的贡献

      2012, 39(1):156-169.

      摘要 (2727) HTML (0) PDF 2.93 M (66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存在明显的岩浆混合作用,对其研究有助于探测地球的深部过程。本文以构造-岩浆事件理论为依据,根据花岗岩类构造组合特征和成因建立了甲玛矿床所在的冈底斯成矿带的构造-岩浆演化序列,阐述了岩浆混合作用发生的直接原因为岩浆底侵作用,论证了混合岩浆的起源机制(源区继承性),可能为约40%的基性端元(镁铁质岩浆)与约60%酸性端元(花岗闪长质岩浆)在15 Ma左右于源区预混合和就位过程中发生的以机械混合为主的再次混合作用;得出了甲玛矿床成矿流体中的金属元素和S主要来源于岩浆混合作用的幔源铁镁质岩浆,暗示岩浆混合对成矿具有贡献。

    • 海南石碌铁钴铜矿床成因及其成矿模式

      2012, 39(1):170-182.

      摘要 (2702) HTML (0) PDF 4.70 M (35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海南石碌矿床是以富铁矿为主,并伴生有钴铜等矿产的著名大型矿集区。通过对该矿床控矿地质条件的再认识,并对其成矿物质来源、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成矿时代进行了讨论,认为铁钴铜等物质来源很可能来自原始火山沉积地层石碌群中,后期区域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对其形成起重要的改造富集作用,初步定义其为火山-沉积变质+多期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该矿床成矿模式概括为:1)新元古代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期,奠定了铁钴铜等成矿物质的基础;2)加里东—海西期的变质改造成矿期,形成了沉积变质型贫矿体; 3)印支—燕山早期热液叠加改造富化期,石碌矿床发生了重要的改造富集作用,形成了富铁矿体;4)燕山晚期热液叠加改造富化期,对原来矿体进行改造富集,并形成了脉状、角砾状铁矿体及伴生的铜钴矿体。

    • 胶东邓格庄金矿地质特征与深部预测

      2012, 39(1):183-194.

      摘要 (2515) HTML (0) PDF 3.64 M (43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邓格庄金矿床是胶东东部牟平—乳山成矿带内典型的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对其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矿体产于荆山群和昆嵛山岩体接触部位及其附近地带,赋矿主岩为昆嵛山二长花岗岩,近矿围岩蚀变类型多样,分带明显,成矿阶段具有多期多阶段特征,受与金牛山断裂带呈 “入”字型的NNE向次级断裂控制。根据“三位一体”找矿模式,提出了与成矿同期的侵入岩和早白垩世岩浆岩二级成矿地质体概念。荆山群变质岩是金成矿的催化剂,胶东群提供了部分金等成矿物质;岩浆活动提供热源和成矿热液;断裂构造提供导矿和容矿空间,在断裂构造转折处,产状急剧变化处和分支复合的部位,以及不同断裂交汇处有利于成矿物质的聚集。结合矿体金品位和厚度等参数填图结果,探讨了矿化富集规律,推测Ⅰ2-2矿体94线北东向深部-400~-1 100 m标高可能存在较好的找矿远景。

    • 胶东金青顶金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的黄铁矿微量元素及He-Ar同位素证据

      2012, 39(1):195-204.

      摘要 (2747) HTML (0) PDF 2.18 M (40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金青顶金矿床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石英单脉型金矿,其金储量超过50 t,规模为大型。对该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的研究十分必要。笔者通过Ⅱ号矿体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微量元素的研究发现,其Co/Ni为2.317~11.734(平均7.17),显示主要为热液成因;高场强元素(HFSE)特征显示,成矿早期以富F流体为主,主成矿期以富Cl流体为主;稀土配分模式显示成矿物质并不是直接来源于围岩昆嵛山二长花岗岩。对黄铁矿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特征的研究表明,3He/4He、40Ar/36Ar分别为0.1~2.2 Ra(平均值0.60 Ra),462.7~1 507.5(平均值831),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源自地壳,并与深部幔源流体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混合,且上升过程中有少量大气降水加入。

    • 流体包裹体爆裂法在山东焦家金矿深部找矿中的潜在应用

      2012, 39(1):205-217.

      摘要 (2442) HTML (0) PDF 4.42 M (38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流体包裹体爆裂法作为一种辅助找矿手段,于20世纪70—80年代曾被前苏联和中国的地质工作者用于找矿勘探实践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往许多爆裂法研究表明,矿体所在部位的爆裂强度(频次)较高,而随着远离矿体进入围岩,爆裂频次逐渐降低。一般认为这是由于围绕矿体热液活动强烈和流体包裹体丰度较高所致,因而在矿床(体)及其周围形成蒸发晕正异常。通过对胶西北地区焦家蚀变岩型金矿112线和144线8个钻孔的系统采样和爆裂法测试分析发现,焦家金矿床的花岗岩围岩爆裂曲线具有高的爆裂频次、明显的爆裂峰和高的相变峰,随着围岩蚀变增强,爆裂频次、爆裂峰和相变峰从钾化带经过黄铁绢英岩化带、硅化带到金矿石呈有规律降低,在矿体(化)中心,爆裂频次很低,不显示爆裂峰和相变峰,从而围绕矿体构成蒸发晕负异常。这些爆裂特征,特别是围绕矿体的蒸发晕负异常,对于胶北地区深部金矿找矿勘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基于遥感技术的煤炭勘查方法研究

      2012, 39(1):218-227.

      摘要 (2381) HTML (0) PDF 4.97 M (3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随着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其保有储量逐年降低,易于发现的露头矿、浅部矿日趋减少,尤其是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煤炭资源更为紧缺。当前找煤对象主要为地下隐伏矿床及盲矿体,找煤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探索如何发挥现代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优势开展遥感找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遥感找煤的理论基础出发,通过对以往中国遥感找煤实践的总结,系统阐述了遥感找煤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下一步遥感找煤的技术发展思路:即采用新型的多波段、多极化、多角度、多时相、多分辨率遥感数据,利用GIS工具对各种地理属性、地面属性、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质钻探成果、遥感影像数据进行空间综合分析,探索煤田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提取深层次煤田信息。

    • 蜀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缝洞系统与地层水化学性质的关系

      2012, 39(1):228-235.

      摘要 (2106) HTML (0) PDF 1.61 M (49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在总结和分析451口井地层水测试资料的基础上,对蜀南地区茅口组地层水矿化度和水型特征进行研究,结合钻井、地震、测井等资料,系统总结了古岩溶的垂向分带模式,阐述了各岩溶带在剖面上的发育特征,并对不同化学性质的地层水的储存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地层水矿化度普遍较低,变化范围大,矿化度分布特征与地层水势能有关。CaCl2型地层水矿化度较高,具正向浓缩、深变质、渗流缓慢等特征,NaHCO3型、Na2SO4型、MgCl2型水矿化度较低,其出现与岩溶作用有关, 所在地区的地层水性质不活跃。古岩溶带在垂向上可分为:表层岩溶带、垂直渗流岩溶带、水平径流岩溶带和深部潜流岩溶带,不同岩溶带特征各异。CaCl2型水的形成与大气淡水淋滤、地层压实释水和埋藏变质作用有关,以深层滞留水方式赋存于地层孔隙中,低矿化度水则以封存水方式储存于岩溶封闭体中。

    • 北京地面沉降区土体变形特征

      2012, 39(1):236-242.

      摘要 (1920) HTML (0) PDF 2.03 M (3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因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引发的地面沉降问题已成为北京平原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北京地面沉降监测网络从2002年开始建设,到2008年底已经基本覆盖整个平原区。本文基于地面沉降分层标和地下水位监测资料,从土体变形与水位随时间的变化、土体变形和水位的关系出发,分析了不同岩性、不同深度土体在不同的水位变化模式下的压缩变形特征,最终将土体在水位变化下的变形特征概括为5类。结果表明:现阶段北京地面沉降区浅部土体压缩减缓,中深部土体和深部土体多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压缩。砂层以弹性变形为主;不同埋深的粘性土体存在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蠕变变形,具有显著的粘弹塑性。

    • RS与GIS支持下的汶川县城周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2012, 39(1):243-251.

      摘要 (1938) HTML (0) PDF 3.56 M (3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依据。本文以汶川县城周边64 km2为例,应用遥感信息提取技术与GIS空间分析方法,根据IKONOS遥感图像和地形图及野外调查资料,提取了崩塌和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采用信息量法确定了因子分值,计算了崩塌和滑坡易发性,并分别提出崩塌和滑坡的危险性计算方法,形成了汶川地区崩塌和滑坡危险性分区图。研究结果表明:新的崩塌和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能够反映区内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该方法可行,结果合理,这为中、大比例尺区域范围内地质灾害危险性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 数字地质填图系统的几点改进意见及实用技巧

      2012, 39(1):252-259.

      摘要 (2210) HTML (0) PDF 928.20 K (36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数字地质填图系统的功能及其优点,该系统功能齐全,实用性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该系统存在的一些不足:在实测地层剖面过程中,由于方位角、坡度角和坡长的测量存在误差,随着剖面的增长,误差逐渐积累,最终导致剖面终点有时偏离实际终点比较远;在有放射性矿产远景区测量剖面时,需要进行能谱测量,而在数字剖面系统中无法将能谱数据直接融入系统中;在数字剖面系统中,地层厚度计算未考虑特殊剖面的岩层厚度计算问题,例如剖面由于地形、建筑物等影响,出现部分回测现象时,在数字剖面系统中回测部分地层厚度会重复累加;在数字地质罗盘中测量的产状需在平板机中进行数据转换,不能直接显示所测的产状,这样就大大限制了数字地质罗盘的推广使用。文中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结合野外和室内工作体会,对数字地质填图系统的应用给出了一些简单实用的小技巧。

    • 华南造山带下寒武统和中奥陶统发现放射虫

      2012, 39(1):260-265.

      摘要 (2022) HTML (0) PDF 2.68 M (39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在华南造山带江西萍乡下寒武统牛角河组泥质板岩和湖南永州中奥陶统烟溪组硅质岩中首次发现放射虫。放射虫的发现表明萍乡—永州一带寒武纪—中奥陶世存在相当规模的处于低纬度的海盆。

主编:郝梓国

创刊:1953年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3657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167/P

国内邮发代号:2-112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亮点文章推荐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国新一轮战略找矿行动已全面启动。用什么方法、什么手段实现增储上产是面临的突出问题。本刊登载了几篇基于新技术、新方法实现找矿突破的实例,供大家参阅,助力新一轮战略找矿目标的实现。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找矿预测——以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矿为例. 欧阳渊等,2023, 50(2):303-330.
基于重磁资料在山东齐河—禹城探获矽卡岩型富铁矿:对超深覆盖区找矿的启示. 王润生等,2023, 50(2):331-346.
自然伽马曲线重构波阻抗反演在勘探含铀有利成矿砂体中的尝试. 梁建刚等,2023, 50(2):347-358.
宽频大地电磁法寻找“界面型”隐伏金矿床:以黔西南戈塘地区深部找矿为例. 张伟等,2023, 50(2):359-375.
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钻井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赵洪波等,2023, 50(2):376-39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