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42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中国地质(双月刊) 2015 年02月第42卷第1期 (总第366期) 目次

      2015, 42(1).

      摘要 (3189) HTML (0) PDF 468.01 K (39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封面

      2015, 42(1).

      摘要 (3202) HTML (0) PDF 13.03 M (29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国的板块构造区划

      2015, 42(1):1-17. DOI: 10.12029/gc20150101

      摘要 (5449) HTML (0) PDF 4.85 M (118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 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传入中国,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所接受并应用于相关的地质工作中。在新一代地质志的研究中,以板块学说为主导,已经成为共识。从板块构造来认识,板块的组成包括其核心及边缘。其核心为克拉通,由稳定的陆块组成;边缘包含了不同的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边缘在后期板块汇聚的过程中,常由汇聚或碰撞等不同方式而成为不同的造山带。板块之间具有不同形式的汇聚带,其中主要是地壳对接消减带。在地球发展历史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板块构造格局常有很大的变化。因此,本文以古生代的构造格架为主,探讨对中国大陆进行板块构造区划中的一些相关问题,并对全国的区划提出了一个初步方案。此方案将全国划分为7个I级单元(板块),30个II级单元(克拉通和造山带)以及103个III级单元。

    • 中国萤石矿床成矿规律

      2015, 42(1):18-32. DOI: 10.12029/gc20150102

      摘要 (2780) HTML (0) PDF 3.33 M (60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在萤石矿床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根据萤石矿床的大地构造背景、分布特征、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文章划分了中国萤石矿床的成矿区带,并对每一个成矿区带的成矿特征做了简述;总结了中国萤石矿床成矿规律。中国萤石矿床集中分布于北部和东南部,断裂是各种矿床类型共有的必要成矿要素。沉积改造型萤石矿床的形成与灰岩和火山岩有关;与萤石矿床形成有关的侵入岩绝大部分为燕山期侵入岩;无论是沉积改造型、热液充填型还是伴生型萤石矿床,大型、特大型萤石矿床的形成多与灰岩有关。同时具备灰岩、燕山期侵入岩和断裂成矿三要素的矿床多为大型、特大型萤石矿床。中国萤石矿床的形成集中于燕山期。

    • 江南造山带东段新元古代至早中生代多期造山作用特征

      2015, 42(1):33-50. DOI: 10.12029/gc20150103

      摘要 (2284) HTML (0) PDF 2.43 M (5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新元古代江南造山带远离晚中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是研究华南地区新元古代至早中生代多期造山作用的理想对象。文章通过对江南造山带东段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构造变形以及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综合分析,总结了其晋宁期、广西期以及印支期造山作用的特征。江南造山带东段在晋宁期经历了南北两侧大洋俯冲和两期碰撞造山作用。新元古代早期(880~860 Ma)双溪坞岛弧与扬子陆块东南缘发生弧-陆碰撞作用,形成淡色花岗岩、高压蓝片岩、NNE向褶皱-逆冲构造以及弧后前陆盆地。新元古代中期(约850 Ma),扬子陆块北缘开始发育由北向南的大洋俯冲。随着俯冲作用的进行,弧后盆地发生关闭,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发生陆-陆碰撞并形成新元古代(820~810 Ma)江南造山带,导致近E-W走向褶皱-逆冲构造、韧性变形以及过铝质花岗岩的发育。江南造山带东段在约810 Ma开始发生后造山垮塌和裂谷作用,以发育南华纪早期(805~750 Ma)花岗岩、中酸性火山岩、基性岩以及裂谷盆地为特征。江南造山带东段万载—南昌—景德镇—歙县断裂带以南地区卷入了华南广西期造山作用,发育近E-W走向由南向北的逆冲构造(465~450 Ma)、NNE向正花状构造 (449~430 Ma) 以及后造山近E-W走向韧性走滑剪切带 (429~380 Ma)。印支期造山作用导致了NNE向褶皱-逆冲构造和花岗岩的发育,并奠定了江南造山带东段的基本构造面貌。

    • 西秦岭天水地区新阳—元龙韧性剪切带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15, 42(1):51-70. DOI: 10.12029/gc20150104

      摘要 (2280) HTML (0) PDF 13.86 M (3517) 评论 (0) 收藏
    • 老挝及邻区构造单元划分与构造演化

      2015, 42(1):71-84. DOI: 10.12029/gc20150105

      摘要 (3245) HTML (0) PDF 2.71 M (6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藏东南三江—印支地区是世界构造地质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而老挝位于中南半岛中北部,相比于周边邻区地质研究程度较低。文章结合近年来参加项目研究成果,综合前人研究资料,通过区域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区内各构造单元的延伸趋势及其相互关系,对老挝及邻区进行构造单元划分,并初步概括了老挝及邻区的大地构造演化史。基于区域构造-岩石组合的分布发育及时空属性特征,文章将该区划分为7个三级构造单元:景洪—素可泰火山弧、难河—程逸缝合带、思茅—彭世洛地块、奠边府—黎府缝合带、万象—昆嵩地块、色潘—三岐缝合带、长山地块。研究区在不同地质历史阶段具有多重大地构造属性,总体上经历了3个重要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前特提斯演化、特提斯演化和中新生代陆内演化阶段。前特提斯演化时期,主体表现为昆嵩、长山古地块的形成,一直到早古生代都具有亲扬子—华南地块的大地构造属性。自中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为古特提斯演化时期,表现为以奠边府—黎府洋、色潘—三岐洋、难河—程逸弧后洋及邻区马江洋为主导的洋陆构造演化格局。晚中生代—新生代则为板内伸展、走滑、地壳物质均衡调整及伴生的盆地形成、碱性岩浆活动等作用期,也是区内现今地质构造格局的定形期。

    • 西天山乌孙山地区大哈拉军山组碎屑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2015, 42(1):85-95. DOI: 10.12029/gc20150106

      摘要 (2698) HTML (0) PDF 5.14 M (45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西天山伊犁地区广泛出露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沉积岩系,是研究西天山早石炭世古地理格局和天山古生代造山作用演化过程最为直接的载体。文章对西天山乌孙山地区大哈拉军山组砂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碎屑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分布范围较宽((321±2)~(435±2) Ma),按年龄及频率分布特征大致可以划分为2组:321~372 Ma和395~435 Ma。结合锆石的矿物学特征、CL图像特点及乌孙山区域地质资料,初步获得以下认识:(1)西天山乌孙山地区大哈拉军山组沉积时代不晚于早石炭世晚期;(2)所研究砂岩的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乌孙山及南部那拉提山相关的火山岩浆岩;(3)西天山造山带在中—晚泥盆世期间经历了一次重要的洋陆转换事件。早石炭世以后,进入后碰撞裂谷伸展演化阶段,因此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沉积岩系形成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

    • 江南造山带东段赣东北广丰地区翁家岭组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2015, 42(1):96-104. DOI: 10.12029/gc20150107

      摘要 (2432) HTML (0) PDF 3.85 M (54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本文通过对赣东北广丰地区翁家岭组凝灰岩样品中的锆石进行研究,首次测得了翁家岭组凝灰岩SHRIMP 锆石U-Pb年龄(841.2±5.1)Ma,约束了翁家岭组形成的时代,明确该套沉积岩为田里片岩之上、桃源组(上墅组)之下的一套地层。根据最新获得的大量高精度年龄数据,确定翁家岭组在层位上与梵净山群、四堡群、冷家溪群、双桥山群相当;覆于翁家岭组之上的桃源组是与侵入到梵净山群、四堡群、冷家溪群、双桥山群的火山侵入岩以及浦江地区“平水群”、江山市“章村组”同时期的火山侵入或喷出产物。江南造山带自西向东在830 Ma期间曾广泛发育一期岩浆活动事件。

    • 西藏羌塘地体南缘改则嘎布扎花岗闪长岩侵位时代、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2015, 42(1):105-117. DOI: 10.12029/gc20150108

      摘要 (2095) HTML (0) PDF 5.10 M (45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 改则地区的嘎布扎花岗闪长岩侵入于南羌塘地体南缘的侏罗系色哇组, 为研究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演化提供新的约束。岩浆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为(143.8±0.5) Ma, 显示花岗闪长岩的侵位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之交。花岗闪长岩具有准铝质I型花岗岩的特点, 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 稀土元素为轻稀土富集型, 存在弱的Eu负异常; 明显富集Rb、Ba、K、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 而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研究表明花岗闪长岩的岩浆源区可能经历了陆壳物质、俯冲沉积物与幔源楔等不同性质的岩浆混合, 并经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改则嘎布扎花岗闪长岩形成于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向北俯冲的岛弧环境。

    • 西藏措勤尼雄矿田日阿铜多金属矿床岩浆活动时代及成因

      2015, 42(1):118-133. DOI: 10.12029/gc20150109

      摘要 (2249) HTML (0) PDF 4.14 M (4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位于冈底斯中北部地区的日阿铜多金属矿床是尼雄矿田铜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是措勤—申扎铁铜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矿床成矿岩体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了矿物电子探针、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并用LA?ICP?MS技术对其中的锆石进行了U-Th-Pb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岩属钾玄岩系列,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源区为壳幔混合来源,获得锆石U?Pb年龄为(89.9±1.6)Ma,与矿区基性侵入岩年龄一致。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矿区晚白垩世早期的双峰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综合矿区所处大地构造环境,认为矿区岩浆活动受北侧的班公湖—怒江洋壳和南侧雅鲁藏布江洋壳俯冲的双重控制。

    • 滇西九顶山铜钼矿花岗斑岩成因: LA-ICP-MS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制约

      2015, 42(1):134-148. DOI: 10.12029/gc20150110

      摘要 (2474) HTML (0) PDF 2.08 M (5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 对滇西九顶山铜钼矿床主要的含矿花岗斑岩开展了系统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全岩Sr-Nd-Hf同位素的分析工作。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 九顶山花岗斑岩成岩年龄为34.5~34.9 Ma, 与已有的成矿年龄(33.9~35.3 Ma)一致或略早于成矿年龄, 处在滇西新生代富碱岩浆活动高峰期内(45~30 Ma), 属于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的晚碰撞转换成矿作用(40~26 Ma)的产物。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研究区花岗斑岩有高硅(SiO2=62.86%~71.57%)、高钾(K2O/Na2O=1.64~2.78)和富碱(K2O+Na2O=8.98%~11.28%)的特点, 属于钾玄岩系列岩石。岩体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 HREE=4.84~7.64), 具有轻微的负铕异常(δEu=0.82~0.93),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Sr-Nd-Hf同位素的研究分析显示岩浆源区起源于“EMII型”富集地幔, “EMII型”富集地幔岩浆在上涌的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 形成壳幔混合源富钾含矿岩浆。

    • 内蒙古宝音图钼矿成矿岩体地球化学、年代学及成因研究

      2015, 42(1):149-168. DOI: 10.12029/gc20150111

      摘要 (2195) HTML (0) PDF 7.08 M (35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内蒙古宝音图钼矿是狼山北段大型斑岩石英脉型钼矿床, 成矿岩体为斜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及酸性细晶斑岩株组成的复合岩体, LA-ICP-MS U-Pb上交点年龄2400 Ma, 反映花岗岩源区岩石是新太古代到古元古代陆壳变质岩。各岩性锆石LA-ICP-MS U-Pb年龄测定显示成矿岩体形成于印支期(225.9±4.4) Ma~(237.5±5.9) Ma、(236.8±4.5) Ma~(244.3±4.2) Ma、(247.5±4.4) Ma和(252.1±3.4) Ma~(258.8±3.3) Ma 4个阶段, 同位素年龄反映的每个岩浆侵入阶段持续时间长, 各侵入阶段间隔时间短。岩浆侵入期不同阶段元素经历了一定分异, 各阶段岩石化学组成均显示铝过饱和, 富钾特征, 以晚期细晶岩K2O/Na2O最高, K2O对CaO呈反相关关系。与世界主要岩浆岩带微量元素Sr/Ba-Zr/Y的比较显示, 其不同于洋壳熔融成因花岗岩, 而与燕山带、秦岭带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 与矿区元古界变质岩围岩地球化学特征比较接近, 这些特征显示本区成矿花岗岩是陆壳岩石熔融成因S型花岗岩。

    • 黑龙江省跃进山铜金矿床花岗斑岩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2015, 42(1):169-179. DOI: 10.12029/gc20150112

      摘要 (2191) HTML (0) PDF 3.99 M (48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跃进山铜金矿床是完达山活动带的典型矿床,位于密山—敦化深断裂北侧。本文对含矿花岗斑岩开展了锆石LA-ICP-MS U-Pb测年、主量和微量元素的研究,厘定岩体的形成时代,探讨了成矿构造背景。结果表明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斑岩的年龄为(109.17±0.91)Ma。它们为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Rb、Ba、La、Nd、Hf等元素,亏损Nb、Sr、P、Ti等元素,具俯冲带岩浆岩的基本特征,这些暗示它们形成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结合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完达山成矿带的构造岩浆演化,认为该矿床形成于岛弧构造背景,其形成与中生代太平洋的俯冲及早白垩世晚期东亚东部岩浆活动陆缘迁移、构造单元转化有关。

    • 阿尔泰诺尔特地区泥盆纪正格河火山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2015, 42(1):180-191. DOI: 10.12029/gc20150113

      摘要 (2081) HTML (0) PDF 2.26 M (45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阿勒泰南缘诺尔特地区晚古生代火山岩十分发育,其中正格河一带出露一套片理化蚀变流纹岩与含凝灰质英安流纹岩的岩石组合,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前人将其划为石炭纪红山嘴组a段。本次工作对其进行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为早泥盆世(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值为(400.4±3.6) Ma),时代不同于红山嘴组所属的石炭纪。其岩性明显区别于红山嘴组b、c段地层,且稳定成规模出露,故对此套流纹岩组合进行了重新厘定,暂命名为正格河火山岩。岩石SiO2含量在69.77%~75.16%,里特曼指数为1.26~1.70,(Na2O+K2O)介于5.90%~7.28%,A/CNK值介于0.88~1.16,显示钙碱性、偏铝质岩石特征。微量元素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Hf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REE介于189.20×10-6~308.47×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La/Yb)N=5.82~7.86),铕负异常(δEu=0.45~0.75),具有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岩浆作用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表明正格河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 川西南晚奥陶世五峰期岩相古地理

      2015, 42(1):192-198. DOI: 10.12029/gc20150114

      摘要 (2389) HTML (0) PDF 3.80 M (44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通过对川西南汉源—马边—雷波地区典型剖面上奥陶统五峰组沉积岩性特征、充填序列、沉积构造及室内分析等研究,并结合研究区晚奥陶世构造特征,将川西南地区五峰期分为2期,划分为潮坪、浅水陆棚和深水陆棚3种沉积相。指出在晚奥陶世五峰早期,受加里东构造运动影响,扬子与华夏陆块发生构造挤压碰撞,川中、黔中等边缘隆起抬升扩大,上扬子地区由克拉通海相盆地转为被隆起围限的隆后盆地,除川中隆起、川西—滇中隆起周缘沉积潮坪相白云质页岩、泥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外,川西南绝大部分面积主要发育深水陆棚相炭质页岩和硅质页岩、含炭粉砂质页岩。五峰晚期,伴随着全球性冰期事件的发生,研究区乃至整个上扬子区发生大规模海退,大面积的深水陆棚相转为浅水陆棚沉积,岩性主要为粉砂质页岩、泥灰岩、钙质炭质页岩和硅质灰岩等,较前期钙质成分明显增多。

    • 伊洛瓦底江上游水系形成时代研究——以滇西龙川江为例

      2015, 42(1):199-206. DOI: 10.12029/gc20150115

      摘要 (2429) HTML (0) PDF 12.73 M (75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研究伊洛瓦底江水系的发育历史对理解青藏高原东南缘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长期以来对其形成时代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通过研究伊洛瓦底江上游支流的演化可为认识其水系的发育提供重要线索。龙川江是伊洛瓦底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高黎贡山,流经腾冲芒棒盆地。研究表明在上新世时期芒棒盆地曾被一中型湖泊所占据,现代意义上的龙川江并不存在。龙川江在芒棒盆地内同时切割了上新世中晚期和早更新世的火山岩,腾冲地区早更新世火山岩的K-Ar年龄为0.84 ~1.4 Ma,说明现代龙川江的出现可能不会早于0.80 Ma,由此推测伊洛瓦底江上游水系可能也是0.80 Ma以来形成的。晚新生代以来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强烈构造活动可能是其水系形成与演化的动力来源。

    • 峡东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稳定碳同位素记录及其年代地层意义

      2015, 42(1):207-223. DOI: 10.12029/gc20150116

      摘要 (2735) HTML (0) PDF 3.81 M (52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基于峡东秭归青林口、泗溪和宜昌晓峰河埃迪卡拉系下部陡山沱组剖面岩石、层序和精细的碳同位素地层研究,在埃迪卡拉系下部陡山沱组底部、下部、中部、上部和顶部分别识别出5次以灰岩出现或黑色页岩增厚为标志的海侵事件,划分出5个可以进行区域对比的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命名为BDSS,LDSS,MDSS,UDSS和TDSS。以层序界面为对比标志,峡东埃迪卡拉纪不同古地理部位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对比显示峡东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中内部发育5次可以进行区域乃至全球对比的碳同位素负异常,分别是分布在BDSS下部的SN1,LDSS上部的SN2,MDSS上部和顶部的SN3和SN4,以及分布在UDSS上部的SN5。其中SN1和SN4碳同位素负偏离最为明显,最小δ13C分别达到?4‰~?5‰和?9‰~?10‰,分别与Marinoan冰期上覆盖帽白云岩以及Gaskier冰碛沉积上、下地层中的碳同位素组成特点接近。SN4是埃迪卡拉系最晚冰期的产物。与SN1是埃迪卡拉系底界划分对比的标志相对比,SN4的出现应该是埃迪卡拉系内部再划分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界线标志。

    • 内蒙古查干敖包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成矿作用研究

      2015, 42(1):224-234. DOI: 10.12029/gc20150117

      摘要 (2094) HTML (0) PDF 5.04 M (5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内蒙古查干敖包钼矿是宝音图钼矿区矿床之一,为狼山北段发现的斑岩白云母石英脉型钼矿, 成矿岩体主要为钾长花岗岩、细晶花岗岩和花岗斑岩, 岩体锆石U-Pb平均年龄为(253.5±3.3) Ma。本次研究测得查干敖包辉钼矿的187Re-187Os等时线年龄为(239.2±5.8) Ma, 与成矿岩体时代相差约13 Ma, 反映钼矿床的形成经历了较长的成岩成矿演化历史。查干敖包钼矿床具有斑岩矿床特点, 矿床产于成矿岩体内接触带, 但是矿化形成于白云母石英脉中, 主要与白云母热液矿物有关, 因此是一种特殊的斑岩型钼矿床。

    • 湖北凹子岗锌矿床Rb-Sr同位素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2015, 42(1):235-247. DOI: 10.12029/gc20150118

      摘要 (2253) HTML (0) PDF 4.78 M (5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凹子岗锌矿床位于黄陵背斜东部,是近年来在湘西鄂西地区发现的代表性矿床。锌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赋存于灯影组二段,含矿岩性为一套角砾状泥粉晶云岩,严格受地层层位及岩性控制。文章运用闪锌矿Rb-Sr同位素测年方法,测得凹子岗锌矿床成矿年龄为431~434 Ma,相当于早志留世,代表了矿床的主成矿阶段年龄。闪锌矿具有较高的Sr同位素初始比值(0.71119~0.71136),反映成矿物质或成矿流体由基底岩石和震旦系碳酸盐岩地层共同提供。凹子岗锌矿床早期成矿作用与早志留世的裂谷盆地伸展运动关系密切,晚期成矿作用与加里东运动关系密切,是伸展环境盆地流体运移的产物。加里期运动与黄陵周缘铅锌矿的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凹子岗锌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喀斯特成因,可分为深埋藏成岩成矿阶段和热液喀斯特化成矿阶段。

    • 滇东南铝土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2015, 42(1):248-264. DOI: 10.12029/gc20150119

      摘要 (2150) HTML (0) PDF 1.59 M (52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滇东南地区铝土矿资源丰富。本文以滇东南沉积型铝土矿为对象,研究了铝土矿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而对其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讨论。含铝岩系之中富含稀土元素、分散元素镓、黑色金属元素钛和稀土金属元素铌,均已达到工业开采要求。含铝岩系的稀土总量总体较高,但样品之间稀土总量差别较大;具中等程度的铕负异常;铈异常较为复杂,具铈正异常和铈负异常;稀土配分曲线均为向右倾斜的弱“V”字型曲线,斜率不等,反映稀土元素分馏程度不等;稀土配分曲线特征与下伏咸宁组灰岩的稀土曲线特征一致,说明含铝岩系与下伏威宁组灰岩关系密切。含铝岩系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U、高场强元素Nb、Ta、Zr、Hf、Th、过渡元素V、Cr、Ti和分散元素Ga,其余元素则明显亏损。野外观察发现含铝岩系直接在风化壳上沉积,含铝岩系具复杂的铈异常和中等的Th/U比值 (3~7)、高的Sr/Ba比值(>1)以及高钛率值(3.41~44.02)。这些特征说明滇东南铝土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伏威宁组灰岩风化形成的风化壳,沉积作用起到了对风化壳上成矿物质的改造作用。

    • 黑龙江省马连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15, 42(1):265-274. DOI: 10.12029/gc20150120

      摘要 (1994) HTML (0) PDF 5.30 M (46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为确定马连金矿成矿流体性质,笔者对成矿期石英开展详细的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研究,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表明:石英中主要发育气相包裹体、液相包裹体和纯液相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8~255℃(峰值为180~210℃),盐度为1.7%~7.5%NaCleqv(峰值2%~4%NaCleqv),属于低温、低盐度金矿床。激光拉曼和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显示: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以H2O为主,CO2、CH4次之,液体主要成分为Ca2+、Na+、SO42-和F-,其次为K+ 、Mg2+、 NO3- 和Cl-,成矿流体属于NaCl-H2O±CO2±CH4体系。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δDV-SMOW值介于-92.3‰~-113.4‰,δ18OH2O值介于2.5‰~3.5‰,具有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的特征,结合成矿流体特征,认为流体不混溶或沸腾作用导致相分离是马连金矿沉淀主要原因。

    • 航空高光谱探测技术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油气调查中的应用

      2015, 42(1):275-287. DOI: 10.12029/gc20150121

      摘要 (2184) HTML (0) PDF 17.12 M (57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赋存于地下的油气藏(田)一般都存在向地表微渗漏,油气藏上方烃类垂向微渗漏可引起近地表物质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变化,形成地物反射光谱特征异常,这为航空高光谱技术用于探测烃类微渗漏信息成为可能,成为油气选区调查和寻找油气的有效技术方法。在准东2500 km2范围内开展航空高光谱油气探测技术研究,获取了研究区CASI/SASI/TASI航空高光谱遥感数据,提取了与油气及与油气相关的粘土、碳酸盐、二价铁等信息,通过与已发现的油气藏(田)高光谱油气异常信息的对比研究,在准东地区落实了柳树河子和三台镇2个油气有利区。

    • 湘中坳陷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地质条件

      2015, 42(1):288-299. DOI: 10.12029/gc20150122

      摘要 (2213) HTML (0) PDF 4.23 M (52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根据湘中坳陷二叠系黑色页岩的露头及岩心观测、含气量、地化和物性资料,以及等温吸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方法所获数据,探讨了页岩气地质条件。研究认为二叠系龙潭组、大隆组海陆过渡相页岩具备良好的页岩气地质条件。有机碳含量在2%以上;成熟度分布于1.2%~1.6%;储集类型主要为残留粒间孔、粒内孔、溶蚀孔等矿物质孔和少量有机质孔,孔隙度在0.54%~5.15%,等温吸附实验测试平均含气能力在5.488~6.905 m3/t。热演化史分析表明二叠系页岩在沉积之后经历了两次抬升剥蚀,第二次沉降没有达到第一次的最大埋深且没有二次生烃,这可能是导致研究区页岩总体含气量低的原因之一。构造分析表明,印支期和燕山期改造作用,对油气破坏明显,恶化了保存条件增加勘探风险。运用叠合法预测页岩气有利区为湘中涟源—娄底—双峰区、邵阳—邵东区,采用体积法计算页岩气总资源量为(127~425)×108 m3(中值254×108 m3),显示一定的页岩气资源潜力。综合分析认为保存条件是该区页岩气成藏的关键因素,也是勘探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

    • 广州金沙洲岩溶区地下水位变化与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关系探讨

      2015, 42(1):300-307. DOI: 10.12029/gc20150123

      摘要 (2616) HTML (0) PDF 2.29 M (48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金沙洲可溶性灰岩分布面积广,岩溶洞隙发育,洞隙及地下水的连通性强,上覆第四系松散土体中软土广泛分布,客观存在岩溶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条件。2007年4月起,受某高铁隧道施工抽排地下水的影响,金沙洲地下水出现异常波动,引发了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文章根据监测数据,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岩溶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受控于地下水位的变化,地下水位波动至基岩面附近时,是地面塌陷较活跃的时期,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变化呈正向相关。文章进一步对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变化关系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目前地下水位尚未恢复正常的区域仍存在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的隐患。

    • 济南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质量

      2015, 42(1):308-316. DOI: 10.12029/gc20150124

      摘要 (2067) HTML (0) PDF 1.70 M (5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 以济南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R?2.6.1程序、半方差函数模型和因子分析法对区内土壤元素含量统计特征、结构特征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研究区土壤中多数元素含量总体受自然空间格局控制,但人类活动对市区土壤Cd、Hg、Pb、Se、As、pH值等元素(指标)含量有明显影响,表层土壤pH值呈现从外围向市区中心增加的碱化趋势; 盛行风向对表层土壤重金属的分布叠加也产生影响,沿顺风向产生漂移。受人类活动(主要为工业污染)历史长短及强度的不同,济南市区、历城区和章丘市总体为轻度污染,局部存在Hg、Cu、Cr、Cd等中度或重度污染,污染区分布与各类工业空间布局相吻合,而长清、济阳土壤环境质量较好,总体属警戒限级。按土壤综合污染指数排序,土壤综合环境质量从优到劣为济阳>长清>章丘>历城>市区。

    • 烟台市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及重金属元素分布迁移规律

      2015, 42(1):317-330. DOI: 10.12029/gc20150125

      摘要 (2609) HTML (0) PDF 1.68 M (7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 烟台市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通过对山东省烟台市生态地球化学资料的系统整理, 发现土壤主要污染因子是 Cd、As 、Hg、Cu、 Pb、Zn等重金属元素, 工矿三废排放是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 过量施用化肥和工矿污染形成的酸雨使区内土壤明显酸化, 土壤根系土中镉等元素在酸性环境中活化迁移能力明显增强, 有毒重金属镉等通过土壤-水-植物活化迁移量大, 经食物链向人体中转移危险性增大。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土壤酸化成为烟台市域内两项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 为土地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 月球数字地质图的编制与研究

      2015, 42(1):331-340. DOI: 10.12029/gc20150126

      摘要 (1979) HTML (0) PDF 8.96 M (36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 中国月球数字地质图的编制是利用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月球科学探测数据和其他已有月球地质资料与研究成果, 通过对月球岩石成分、地质构造和形成时代等要素的研究, 应用ArcGIS平台编制1∶250万月球地质图, 并建立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本文通过对月球典型地区地质图的编制与研究, 制定了月球数字地质图的编图方案、流程与图示图例, 建立了Geodatabase空间数据库, 为有效地对数字地质图进行更新与管理, 开展月球地质综合研究、编制全月球地质图及未来开展其他天体的地质编图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地质图编制与大量月球资料的综合集成研究, 对月球形成与构造演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全球地质矿产数据建库方法技术研究

      2015, 42(1):341-353. DOI: 10.12029/gc20150127

      摘要 (2252) HTML (0) PDF 4.70 M (48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全球地质矿产数据库建设是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及保障资源能源安全的策略,其建设数据包括地理、地质、矿产、物探、化探、矿业开发及法律法规等内容,具有数据内容丰富、涉及国家多、语言多样化等特点。本文以多年地质矿产数据库建设实践为依据,研究建立了基于数据库驱动理念的全球地质矿产数据建库方法技术,在中国地质行业空间数据生产中首次实现了地质图空间数据和制图数据一体化,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果易于更新和应用等优点,在行业多家单位得到了推广应用。

    • 基于ArcGIS的整装勘查信息系统设计与建立

      2015, 42(1):354-364. DOI: 10.12029/gc20150128

      摘要 (2569) HTML (0) PDF 5.61 M (46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要: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重大举措,整装勘查是实现找矿突破的重要途径。整装勘查信息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整合全国、整装勘查区、重点工作区、实施项目等四层次的基础地理、地质、矿产地、矿业权、潜力评价成果等数据,实现数据管理、信息浏览、地图浏览、查询检索、统计分析、数据输出、地图制作及动态评估跟踪等功能,为全面了解掌握整装勘查区地质背景、找矿潜力及找矿进展,开展整装勘查业务支撑与研究、整装勘查区进展与成果展示提供了平台支持。通过整装勘查信息系统建设,笔者建议建设全国矿产勘查信息系统,集成基础地质、物化遥、潜力评价预测成果、矿业权等,及时跟踪补充重大进展地区的空间位置、地形地质图、重要勘探线剖面图、重要进展描述等矿产勘查数据,为国内矿产勘查的宏观决策、微观工作部署提供信息支持。

主编:郝梓国

创刊:1953年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3657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167/P

国内邮发代号:2-112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亮点文章推荐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国新一轮战略找矿行动已全面启动。用什么方法、什么手段实现增储上产是面临的突出问题。本刊登载了几篇基于新技术、新方法实现找矿突破的实例,供大家参阅,助力新一轮战略找矿目标的实现。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找矿预测——以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矿为例. 欧阳渊等,2023, 50(2):303-330.
基于重磁资料在山东齐河—禹城探获矽卡岩型富铁矿:对超深覆盖区找矿的启示. 王润生等,2023, 50(2):331-346.
自然伽马曲线重构波阻抗反演在勘探含铀有利成矿砂体中的尝试. 梁建刚等,2023, 50(2):347-358.
宽频大地电磁法寻找“界面型”隐伏金矿床:以黔西南戈塘地区深部找矿为例. 张伟等,2023, 50(2):359-375.
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钻井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赵洪波等,2023, 50(2):376-39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