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50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封面(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的九曲十八弯河流)

      2023, 50(1).

      摘要 (273) HTML (0) PDF 827.15 K (18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国地质(双月刊)2023年2月第50卷第1期(总第414期)目次

      2023, 50(1).

      摘要 (177) HTML (0) PDF 444.69 K (1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特别关注
    • 南疆地区水资源问题与对策建议

      2023, 50(1):1-12. DOI: 10.12029/gc20220724002

      摘要 (654) HTML (950) PDF 3.94 M (18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目的】南疆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基地和诸多国家战略的核心区。该区地处干旱区,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主要因素, 查明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 【研究方法】通过系统收集分析前人已有成果, 从南疆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3个方面进行论述。 【研究结果】南疆地区的水资源主要形成于山区, 山区的降水和冰雪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源。河流出山后, 地表水与地下水频繁转化, 最终以蒸散发的形式消亡于流域下游。南疆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 451亿 m3,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 432亿 m3, 地下水资源量 268亿 m3, 重复量 249亿 m3。近年的开发利用量已达 327亿 m3, 开发利用程度超过 70%, 远超过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警戒线, 总体上已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南疆地区的地表水水质总体较好, 优于Ⅲ类水的地表水占 94%。地下水的水质从山前倾斜平原向盆地腹部, 浅层地下水水质逐渐变差, 由Ⅰ-Ⅲ 类转变成Ⅳ-Ⅴ类地下水(高矿化度水), 部分地区常规水化学、 有机物含量等超标。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偏低、 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土壤盐渍化和沙漠化等环境问题、 生态需水量的估算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以及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不足等。 【结论】针对以上问题, 应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及提高咸水的资源化利用程度, 统筹上、 中、 下游的水资源调度, 优化水资源在生活、 生态、生产之间的配置, 加强南疆地区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以及生态需水量研究。

    • 黄河中游沁河流域环境敏感性分析评价

      2023, 50(1):13-25. DOI: 10.12029/gc20220310002

      摘要 (260) HTML (771) PDF 8.73 M (20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目的】沁河流域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一级支流, 也是黄河流域的重要水土保持功能区, 当前面临着水环境遭受破坏以及土壤侵蚀这两个敏感环境问题, 环境敏感性评价是用于表征外界干扰对自然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结果的重要指标, 对区域建立生态涵养区的环境政策以及有效进行区域生态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方法】根据研究区面临的不同环境地质问题选取了层次分析法 (AHP) 与 RUSLE模型的评价方法以及相关因子, 并结合 GIS空间数据技术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 将图形处理与空间数据运算结合, 生成敏感性评价图, 评价结果直观, 为环境敏感性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 【研究结果】针对沁河流域的环境敏感性进行评价, 并划分为轻度、 中度、 高度、 极度 4类敏感区域, 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流域内以中、 高度敏感区域占比最大, 分别占总面积的 33.43%、 48.56%, 同时以各支流流域为依托, 针对各类敏感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 对其环境现状产生的原因及改善方法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方案。 【结论】依据各区域环境现状及敏感性程度提出了沁河全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思路, 构建一个山地生态系统和平原生态系统有机结合的生态网络格局, 致力于改善沁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

    • 节水灌溉对黄河流域宁夏引黄灌区水平衡的影响机制及其生态效应

      2023, 50(1):26-35. DOI: 10.12029/gc20220320002

      摘要 (279) HTML (694) PDF 3.83 M (17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目的】宁夏引黄灌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自实施节水灌溉以来, 渠系衬砌、 田间节水等节水工程影响了区域水平衡状况, 研究节水灌溉对水平衡的影响机制及其生态效应对于区域水资源优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通过构建宁夏引黄灌区 “水-土-气-生” 多元化数据库, 运用秩相关分析和 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 研究了 2000—2020年宁夏引黄灌区的水平衡要素演变趋势、 水平衡演化机制及其生态效应。 【研究结果】宁夏引黄灌区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过境黄河水, 节水灌溉后水循环通量显著减少, 2000—2020年农业用水量减少 21.38×108 m3, 引黄水量减少 19.52×108 m3, 排水量减少 19.11×108 m3; 节水灌溉是水平衡演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农业用水量减少直接导致引黄水量与地表水体补给地下水资源量减少 (P<0.01); 节水灌溉后地表水体补给地下水量减少 8.68×108 m3, 地下水资源量减少 8.89×108 m3, 地下水位普遍下降, 盐渍化程度有所减轻, 但改变了湖泊和地下水的水力联系, 导致生态需水量增加。 【结论】节水灌溉后农业用水效率得到提高, 水循环通量显著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建议以生态安全为底线进一步优化节水方案, 相关研究成果为区域自然资源管理及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支撑。

    • 山区小流域矿集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基准与模型

      2023, 50(1):36-51. DOI: 10.12029/gc20200916001

      摘要 (264) HTML (812) PDF 2.18 M (19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目的】矿集区小流域属重金属天然高背景区, 传统重金属污染评价的统一基准值或标准值已不能满足矿山生态环境监管过程中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影响评价和矿区恢复治理、 土壤污染修复要求; 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指导开展山区矿集区重金属污染调查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本文阐述了以小流域为单元评价山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必要性, 对矿集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的基准确定与模型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 【研究结果】山区矿集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价的关键在于调查评价单元的划分, 评价基准——地球化学基线的厘定和评价数学模型的确定。 【结论】本文梳理了矿集区重金属污染评价基准的三类确定方法: 环境质量标准法、 地球化学基线法和生态效应法; 论述了重金属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的分类和发展现状及各模型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 评价模型主要有一般指数法、 模型指数法和考虑生物有效性与健康风险的评价方法; 展望了流域地球关键带调查监测技术框架下的小流域矿集区土壤重金属基线调查评价新技术、 新方法的应用, 以期为确定已扰动环境下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特征, 回溯土壤环境重金属本底特征, 揭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来源和迁移转化机制, 流域生态环境污染预警和生态环境修复提供参考基准、 定量标尺和方法支撑。

    • 中高热解温度下秸秆基生物炭对铅、镉的吸附特性研究

      2023, 50(1):52-60. DOI: 10.12029/gc20220509001

      摘要 (168) HTML (773) PDF 2.26 M (17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目的】热解温度和原材料对秸秆基生物炭吸附重金属性能的影响。 【研究方法】本文以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作为原料, 在限氧条件下, 通过热解法于中温(450℃)和高温(600℃)下制备秸秆基生物炭 S450、 S600、 Y450和Y600, 研究不同类型生物炭的材料表面特性差异及对溶液中 Pb2+、 Cd2+吸附特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结果表明, 热解温度对生物炭理化性质影响明显, 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 产率下降, 碳元素含量增大, 氮、 氢和氧元素含量有所降低,而且比表面积、 总孔体积和平均孔径均有所减小。4种秸秆基生物炭对 Pb2+和 Cd2+的吸附以化学沉淀反应为主, 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 生物炭对 Pb2+、 Cd2+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也随之增大, 而且玉米秸秆生物炭对 Pb2+、 Cd2+的吸附量明显高于水稻秸秆生物炭的吸附量。 【结论】 4种生物炭对溶液中 Pb2+和 Cd2+的吸附分别为多层吸附和单分子层吸附, 而且热解温度较高的秸秆基生物炭均表现出对重金属 Pb2+和 Cd2+更强的吸附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秸秆资源化利用、 重金属污染及环境修复提供参考。

    • 中国海岸20ka以来的演替过程及趋势分析:对现代海岸生态保护修复的启示

      2023, 50(1):61-83. DOI: 10.12029/gc20210619001

      摘要 (213) HTML (849) PDF 23.32 M (24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目的】为支撑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 提出科学修复方案, 需要掌握中国海岸自然演替总体规律和趋势。【研究方法】本文在系统梳理总结中国海岸演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 采用钻孔综合研究、 遥感解译和 ArcGIS空间分析等手段, 定量重建了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海岸演化过程。 【研究结果】结果显示, 近 200多万年以来海水频繁进出中国海岸带地区, 其中最后一次大规模海退-海侵发生在近 20 ka以来, 当时, 中国海岸整体经历了末次盛冰期—中全新世早期的海侵、 中全新世早期—1850年的海退、 ~1850年以来的海侵 3个阶段。 【结论】基于现有器测资料分析显示, 中国乃至世界海岸未来将面临海面上升加快、 海岸侵蚀加剧、 风暴潮威胁增大的自然过程, 这些将是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面临的核心问题。有鉴于此, 针对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建议如下: 一是顺应砂质岸线整体侵蚀的自然规律, 将具有重要生态和/或经济价值的岸段作为修复重点, 避免大规模过度修复。二是针对海面上升和海岸侵蚀对红树林生态空间的挤压, 确定科学可行的修复目标。三是加强泥质沿海低地地区的生态化海堤建设。

    • >综述论文
    • 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2023, 50(1):84-101. DOI: 10.12029/gc20220702001

      摘要 (480) HTML (874) PDF 2.43 M (20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目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是造成土壤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农作物重金属超标, 甚至危及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采矿及冶炼活动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中国矿山贫矿多、 难选矿多、 共伴生矿多, 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有害重金属进入土壤, 由于采矿活动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目前, 寻找合适的方法修复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是国内外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方向的文献,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矿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危害及修复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研究结果】目前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包括:(1) 工程修复技术: 客土法;(2) 物理修复技术: 电动修复法、 玻璃化法、 热处理法等;(3) 化学修复技术: 土壤淋洗法、 固定/稳定化法等;(4) 生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法、 微生物修复法等。 【结论】目前客土法是使用较广、 最有效的处理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是应用前景最好的技术。在实际矿山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 单一的修复技术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不能满足修复需求, 因此可采用多种修复技术相结合的联合修复方法相互补充, 以达到最佳修复效果。

    • 盐湖卤水型锂矿基本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潜力评价

      2023, 50(1):102-117. DOI: 10.12029/gc20220808001

      摘要 (384) HTML (917) PDF 8.22 M (20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目的】近年来, 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 锂电池需求旺盛, 锂矿资源争夺激烈。相比于目前主要开发的硬岩型锂矿, 盐湖卤水型锂矿有着 “量大、 绿色、 经济” 的优势, 随着卤水提锂工艺的不断进步, 盐湖型锂矿的产能将进一步得到释放; 中国是盐湖卤水型锂矿的主要分布国家之一, 占世界总资源量的比例排在第五位。在世界锂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 总结盐湖卤水型锂矿的分布特征、 水化学类型分类和矿物组合, 估算潜在资源量以及提出评价盐湖卤水型锂矿的方法, 对合理安排勘查和开发投入, 以及规划国家新能源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搜集已公开发表或出版的盐湖卤水型锂矿资料, 从分布、 成矿地质条件方面分析基本特征, 并对潜在资源量估算以及开发利用潜力评价进行评述。 【研究结果】全球盐湖卤水型锂矿资源丰富, 但分布不均, 主要集中在南美安第斯高原、 美国西部高原和中国青藏高原 3个盐湖聚集区, 其形成主要受大地构造背景、 断层活动断裂以及气候海拔等条件控制。中国青藏高原盐湖卤水型锂矿资源不同于另两大盐湖聚集区的是, 其构造背景属于陆陆碰撞, 而非洋壳俯冲。由南到北还可进一步分为西藏和青海两个盐湖地区, 青海地区镁锂比较高, 不适用于传统的蒸发沉淀法, 新兴的提锂方法成本又较高, 因而在开发和技术条件方面需要谨慎评价。 【结论】通过已公开的相关资料, 对南美安第斯高原、美国西部高原和中国青藏高原 3个盐湖聚集区的含矿系数 N和收获系数 HI进行了计算, 提出了估算潜在资源量的一般公式。并依据盐湖卤水锂矿开发评价的关键要点, 运用 lg(Li+)-lg(Mg/Li)碳酸锂价格象限判别图解对世界各大盐湖聚集区锂矿的品质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当锂价格处于低位 (碳酸锂价格≤10万元/t) 时, 盐湖品质排序为: 中国西藏地区>南美安第斯高原>美国西部高原>中国青海地区; 当锂价格处于中高位(碳酸锂价格>10万元/t)时, 排序为: 南美安第斯高原>中国西藏地区>中国青海地区>美国西部高原。

    • 镍矿床分布、成矿背景和开发现状

      2023, 50(1):118-132. DOI: 10.12029/gc20210225002

      摘要 (399) HTML (947) PDF 3.35 M (23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目的】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 世界对镍的需求快速增长, 价格持续上升。寻找更多的镍矿资源, 满足经济发展, 是当前地质界的重要任务。 【研究方法】本文总结了镍矿成因类型、 成矿时代、 成矿特征及成矿背景, 梳理全球镍资源储量和矿山产量, 分析镍金属供应现状和消费趋势, 提供了寻找新的镍矿床的背景知识 (材料)。 【研究结果】全球具有经济意义的镍矿可分为岩浆型和风化壳型, 前者主要分布在加拿大、 澳大利亚、 俄罗斯、 中国等, 后者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 新喀里多尼亚、 巴西和菲律宾等。 【结论】为缓解世界镍资源供求矛盾, 应该做好全球镍资源的配置, 加强镍矿有效供给, 加大勘查力度,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构建循环利用体系。

    • 铼矿分布特点、主要类型与勘查开发现状

      2023, 50(1):133-145. DOI: 10.12029/gc20211019001

      摘要 (569) HTML (792) PDF 6.18 M (2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目的】全球铼资源分布不均衡, 智利占全球铼资源总量的半数以上, 其中主要来自于斑岩铜矿床。铼的矿床类型与其赋存状态密切相关, 由于铼矿多数与其他矿种伴生, 导致铼的矿床类型划分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无法为找矿勘查提供依据, 因此急需开展相关研究。 【研究方法】本文从全球铼矿赋存状态、 矿床成因、 矿石类型等方面入手, 系统梳理和总结已有典型铼矿的富集成矿规律及矿床类型, 以期为该类型矿床的勘探开发提供思路。 【研究结果】本文将铼矿床划分为 4种类型, 即斑岩型铜矿中的铼、 沉积层控型铜矿中的铼、 砂岩型铀矿中的铼以及矽卡岩型矿床中的铼, 其中, 以斑岩矿床的铼品位最高、 储量最大。铼成矿作用以燕山期最为发育, 次为喜马拉雅期、 印支期、加里东期, 其中, 大型伴生铼矿主要发育在加里东期、 印支期、 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铼矿勘探方面, 已探明铼矿储量的半数以上来自智利, 其余主要国家依次为美国、 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和亚美尼亚。铼矿开发方面, 铼矿很可能存在于大陆弧环境下形成的斑岩型铜矿床, 各国开始从斑岩铜矿床中回收铼。【结论】铼矿作为新兴资源, 在未来节能减排、 碳中和实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应加强独立铼矿床的勘查以及铜钼铼伴生矿床的成因机制研究, 重视老矿山的二次开发利用。

    • 湖南省银矿资源概况及成矿规律

      2023, 50(1):146-158. DOI: 10.12029/gc20200113003

      摘要 (339) HTML (802) PDF 3.86 M (17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目的】银是现代国防、 尖端科技不可缺少的材料, 也是人民群众用于装饰美化生活的贵金属之一。 【研究方法】本文系统收集了湖南银矿床储量和分布等内容, 在对全省 93处银矿床资料系统梳理的基础上, 综合分析湖南银矿床成因类型、 主要预测类型及地层、 构造、 岩浆岩、 地球化学异常、 重砂异常等成矿控制因素, 总结了湖南银矿的时空分布规律。 【研究结果】至 2018年, 湖南省发现银矿床 93处, 累计查明资源储量 1.55万 t, 占中国查明银矿比例4.71%, 郴州、 衡阳、 永州三市, 占全省总查明量的 89.40%。银主要与铅锌、 金、 铜、 钨等共伴生, 以伴生矿床为主、 共生矿床及主要矿床为辅。对各矿床划分了岩浆作用形成的矽卡岩型、 岩浆热液型, 含矿流体作用形成的浅成中—低温热液 (MVT密西西比河谷) 型, 沉积作用形成的机械沉积 (砂岩) 型、 化学沉积 (页岩) 型, 表生作用形成的风化型等6个银矿成因类型及预测类型, 其中前 3个为主要成因类型及主要预测类型, 编制了湖南银矿主要预测类型分布图。 【结论】划分了加里东期、 印支期、 燕山期、 喜山期共 4个成矿时代, 以燕山期为主; 湖南银矿除洞庭湖以外均有分布, 主要分布于岳阳—邵阳一线以东, 资源储量主要分布于七宝山、 水口山、 千里山、 坪宝及铜山岭等几个矿田内。划分出 23个矿集区, 编制了湖南银矿矿集区分布图; 划分 7个成矿系列, 8个亚系列。

    • >学术论文
    • 内蒙古额济纳平原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水化学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2023, 50(1):159-169. DOI: 10.12029/gc20230112

      摘要 (259) HTML (693) PDF 6.89 M (19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目的】为研究内蒙古额济纳平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于 2020年 8月采集水样 87组, 氢氧同位素样品 69组。 【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数理统计、 离子比例分析、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 分析额济纳平原第四系地下水及北部白垩系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探讨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 【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 该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 SO4-Na型为主。地下水中阴离子以 SO42-为主, 其次为 Cl-; 阳离子以 Na+为主, Ca2+与 Mg2+浓度差异不大。(2) 研究区地下水 SO42-、 Cl-、 TDS、 总硬度、 Na+和 Mg2+浓度具有第四系承压水>第四系潜水>白垩系承压水的特点。(3) 第四系潜水离子组分主要受溶滤作用、 混合作用控制, 局部地区受蒸发作用影响显著; 第四系承压水离子组分主要受溶滤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控制; 平原北部白垩系承压水离子组分受溶滤作用及阳离子交换作用控制。研究区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来自岩盐、 碳酸岩盐和石膏的溶解。 【结论】沿地下水流向, 第四系潜水离子浓度组分呈增加趋势, 在额济纳平原内部第四系潜水和承压水中主要发生岩盐、 白云石和石膏溶解、 方解石沉淀以及正向阳离子交换作用; 研究区东南部沙漠与平原交错带主要发生岩盐、 白云石和石膏溶解、 方解石沉淀以及反向阳离子交换; 平原区北部白垩系承压水中主要发生岩盐、 白云石和石膏溶解、 方解石沉淀以及正向阳离子交换。

    • 老挝万象海夏峰钾盐矿床水不溶矿物及其对沉积环境的约束

      2023, 50(1):170-180. DOI: 10.12029/gc20200227001

      摘要 (262) HTML (773) PDF 5.29 M (19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目的】老挝钾盐矿床是世界上重要的钾盐矿床之一, 开展该矿床钾盐析出阶段沉积环境研究对于深入理解钾盐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钾盐矿层中的水不溶矿物比可溶盐类矿物保存了更多的原始信息, 是研究成矿卤水演化的重要载体。本文以老挝万象盆地海夏峰矿区 ZK16钻孔为研究对象, 利用镜下鉴定、 XRD及 SEM等方法对该钻孔钾盐矿层的水不溶矿物开展了系统研究。 【研究结果】分析结果表明, 水不溶物中的主要矿物为硬石膏、 方硼石、 水氯硼钙石、 石英、 白云石、 菱镁矿、 方解石、 白云母等, 其中以硬石膏、 方硼石是主要的水不溶矿物。自生石英及碎屑白云母的存在及其分布特征指示了钾盐在沉积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陆相水体的影响。 【结论】综合研究揭示, 研究区钾盐沉积可以分为波动沉积、 浅水沉积、 稳定沉积和改造作用等 4个不同阶段。

    • 吉林省长春莲花山地区地下水中锶及偏硅酸的形成机理研究

      2023, 50(1):181-191. DOI: 10.12029/gc20200624001

      摘要 (224) HTML (735) PDF 4.10 M (18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目的】长春莲花山地区地下水中富含 Sr 和偏硅酸, 查明地下水中锶及偏硅酸的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通过 Piper三线图法及对研究区矿泉水形成的物质基础、 水动力条件、 水化学条件的深入研究。 【研究结果】研究发现长春莲花山地区发育的松散岩、 碎屑岩、 火成岩是该地区地下水中锶及偏硅酸的富集的物质基础; 大气降水与地表水入渗补给等为地下水长期与周围岩石 (矿物) 发生水解和溶滤作用、 为地下水最终富锶及偏硅酸创造了条件。【结论】区域地层中存在 16.3~80 m巨厚的基岩风化带, 使富锶及富含偏硅酸的地下水呈面状分布, 部分区域两种地下水同时存在, 这一点不同与以往在基岩构造带上发现的线状分布的矿泉水源; 前人在此区域上没有发现富含锶及偏硅酸的矿泉水, 这一发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 贵州省惠水土壤-灌溉水-雨水-大气降尘中Cd、As等微量元素特征及来源讨论

      2023, 50(1):192-205. DOI: 10.12029/gc20210308003

      摘要 (225) HTML (675) PDF 9.14 M (17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目的】土壤-水体-大气降尘中 Cd、 As等微量元素成因来源、 富集规律为环境地质研究焦点, 开展惠水土壤-灌溉水-雨水-大气降尘系统中 Cd、 As等微量元素迁移与富集的定量研究, 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种植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以贵州省惠水县表层土壤、 灌溉水、 雨水和大气降尘样品为研究对象, 分析样品中的 Cd、 As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结果】结果表明: 研究区以酸性土为主, 147件表层土壤样品中元素 Cd与 As、 Cr、 Hg、Mn、 Ni、 Pb、 Zn、 pH呈正相关关系, 与 Cu、 Se呈负相关关系; 34件灌溉水样品中含量主要为 As、 B、 F-、 Se、 Zn, 灌溉水重金属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指数等级为 1级, 属清洁范围, 表明灌溉水水质均达标; 5件雨水和大气降尘样品中, 大气降尘主要为 As、 Cd、 Cr、 Hg、 Pb, 雨水中主要为 As、 B、 Cd、 Cr6+、 F-、 Ge、 Hg、 Pb、 Se、 Zn。 【结论】评价结果显示: 土壤单因子污染指数 Cd指数最高,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大小为羡塘镇红旗村>芦山镇羊马村>涟江街道大坡村>好花红镇好花红村>摆金镇立新村; 灌溉水水质均达标, 无重金属元素污染; 大气降尘年通量密度平均值大小顺序分别为 B>Se>Pb>Zn>Cr>As>F>Cd>Ge>Hg。研究区大气降尘总量平均值 89 g·m-2·a-1, 与中国一些省市地区相比较, 总量略低; 表层土壤、 大气降尘之间对比表明: 表层土壤与年雨水通量相对比来看, Cd、 Cr、 Pb、 Zn富集, Se亏损,表明雨水对 Se的贡献较大; 大气降尘对比于雨水, 除 Hg外, 大气降尘其他元素都高于雨水; 大气降尘年通量和表层土壤平均值比较, 除 Se外, 其他元素均亏损; 大气降尘年通量与灌溉水含量相对比, As、 Hg、 Se富集, Cr亏损。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 Cd污染来自于地质背景、 工业三废、 燃煤的综合来源; 大气降尘主要来源于燃煤尘和交通尘。

    • 滇东典型煤矿区小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来源及风险评价

      2023, 50(1):206-221. DOI: 10.12029/gc20220221002

      摘要 (207) HTML (676) PDF 3.05 M (17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目的】滇东地区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研究典型煤矿区小流域沉积物重金属来源及生态风险, 对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方法】系统采集小流域表层沉积物样品, 测定重金属As、 Cd、 Cu、 Pb、 Hg、 Mn、 Ni、 Cr、 Zn和 V的含量, 运用地累积指数法、 潜在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 并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其潜在来源。 【研究结果】小流域沉积物中除 As和 Pb外, 其余重金属均超过了云南省土壤背景值, 但仅 Cu的平均含量超过风险筛选值。在空间分布上, Cr、 Ni和 V为中等变异, 其余重金属为高度变异。各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为 Cr > Cu > Cd > Mn > Zn > V > Ni > Hg > Pb > As, 其中 Cr主要为偏中度污染, Cu、 Cd、 Mn、 Zn、 V和 Ni主要为轻度污染, As、 Pb和 Hg主要为无污染。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总体呈低风险—中等风险, Cd和 Hg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 均表现为中等风险, 其余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则较低。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沉积物重金属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背景的双重控制, 其中 Mn、 Ni、 V和 Cr主要为自然来源, As、 Hg、 Cd和 Pb主要为人为来源, 而 Cu和 Zn则受到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的综合影响。 【结论】虽然研究区为滇东典型的地质高背景区, 但煤炭工业等人类活动对流域沉积物生态环境质量造成的潜在风险也不可忽视, 尤其要注意 Cd和 Hg的监测和治理。

    • 河南省桐柏-泌阳地区表层土壤钒和钴的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2023, 50(1):222-236. DOI: 10.12029/gc20210611001

      摘要 (218) HTML (665) PDF 7.85 M (18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目的】为了查明桐柏—泌阳地区表层土壤(0~20 cm)中 2种重金属钒和钴的污染状况, 采集表层土壤样品 5521件, 分析测定重金属 V和 Co的含量。 【研究方法】运用单因子指数法、 地累计指数法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对土壤中 V和 Co的分布特征、 生态风险、 健康风险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研究区内土壤 V和 Co空间分布呈片状分布, 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地累积指数评价中, Co元素总体污染样点比 V元素多, 且均存在复合污染的样点。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成人的风险要大于儿童。成人中 V非致癌风险指数均超过 1; 99.06%样品中 V 的儿童非致癌风险高于 1; 非致癌风险传播途径主要以呼吸吸入为主。存在32.95%样品 Co对成人的非致癌风险为不可接受, 存在 19.74%样品 Co对儿童的非致癌风险为不可接受。成人与儿童的致癌风险指数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成人与儿童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指数高值区均分在研究区南部。 【结论】土壤 V和 Co含量的高低不仅受土壤黏粒、 pH值和铁、 锰氧化物的影响, 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区矿产资源开采可能是该地区土壤 V和 Co污染和健康风险的主要原因。

    •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土壤Cu地球化学特征与生态健康研究

      2023, 50(1):237-248. DOI: 10.12029/gc20200411001

      摘要 (226) HTML (720) PDF 2.32 M (16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目的】铜 (Cu) 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适量摄入 Cu十分重要, 但缺乏或过量摄入 Cu, 对人体健康也有损害。因此, 通过获知每个人日摄入 Cu含量范围, 进而确定农产品与土壤的 Cu含量最佳范围对保障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研究方法】本文以广西贵港市覃塘区为研究区, 依据研究区内居民膳食结构调查结果, 以及 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取的土壤、 农作物及根系土中 Cu含量, 研究了土壤与水稻籽实中 Cu含量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水稻籽实吸收 Cu元素的影响因素, 研究构建了水稻籽实 Cu含量预测模型, 推算出研究区内安全开发、 种植水稻的土壤 Cu含量最佳范围。 【研究结果】研究区土壤 Cu含量范围为 6~74 mg/kg, 平均值、 中位值分别为 28 mg/kg、26 mg/kg, 仅有 1.6%超过了 GB15618中规定的 Cu含量风险筛选值, 且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区, 该地区土壤中普遍发育铁锰结核, 土壤 Cu等重金属生物活性较低。研究区水稻 Cu含量范围为 0.790~4.440 mg/kg, 平均值、 中位值为 2.452 mg/kg、 2.718 mg/kg, 60件水稻样品均未超过 NY861-2004规定的 Cu限量值。 【结论】研究区内为保障人体健康、 降低生态风险的水稻 Cu含量最佳范围为 0.615~8.204 mg/kg。研究区内安全开发、 种植水稻的土壤 Cu含量最佳范围为 684 mg/kg。

    • 湘西南黔阳盆地“大塘坡式”锰矿成因分析:以湖南靖州地区为例

      2023, 50(1):249-263. DOI: 10.12029/gc20220130001

      摘要 (242) HTML (688) PDF 6.18 M (18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目的】锰矿作为一种金属矿产, 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黔阳成锰盆地是中国重要的锰矿基地, 其锰矿床类型为赋存于南华系大塘坡组地层中的一套海相碳酸锰矿床, 资源储量大, 开采历史长, 但其成矿模式尚不清楚。 【研究方法】本文以锰矿集中分布的湖南靖州地区为例, 在野外剖面实测、 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Co/Zn-(Cu+CO+Ni)图解、 Fe-Mn-(Cu+CO+Ni)×10三端元判别图解、 (Zr+Ce +Y)×100-(Cu+Ni)×15-(Fe+Mn)/4三角图解以及 Al/ (Fe+Mn+Al) 比值、(Fe+Mn) /Ti比值和 Fe/Ti比值等一系列判别指标分析了锰矿中锰元素的来源。利用锰矿石的 V/Cr、 Th/U、 Ce/La以及 Ce标志分析了锰矿石沉积时的古环境。 【研究结果】黔阳成锰盆地靖州地区锰矿石中锰元素主要来源于海底热液系统, 沉积时水体处于贫氧—缺氧环境, 前期形成的断裂带为锰元素的运移提供了通道。 【结论】黔阳成锰盆地靖州地区锰矿石是冰期由地壳深部经众多断裂带上升到海盆中的锰元素, 在间冰期与海水中的 CO32-相结合富集而成。

    • 鄂尔多斯盆地塔然高勒地区砂岩型铀矿含矿层砂岩特征及成矿作用

      2023, 50(1):264-276. DOI: 10.12029/gc20200814001

      摘要 (310) HTML (766) PDF 9.44 M (18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目的】近几年, 砂岩型铀矿在北方发展较为迅速, 塔然高勒地区砂岩型铀矿地质勘探取得了重大找矿发现。通过对塔然高勒地区砂岩型铀矿进行研究, 有利于更好探寻深部砂岩型铀矿的分布规律及岩石学、 矿物学赋存形态。塔然高勒地层结构与纳岭沟、 大营铀矿床具有相似的地质特征, 但研究区含矿层岩石特征、 铀矿物的赋存状态尚不明确。 【研究方法】本文通过钻孔岩心观察、 系统取样及详细的显微镜下鉴定, 并对塔然高勒地区铀矿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 【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砂岩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 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低, 具有近物源沉积的特点。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 铀矿物主要以沥青铀矿、 铀石及少量的钛铀矿、 含钛铀矿为主。 【结论】背散射图像显示铀矿多与黄铁矿及有机质矿物共同分布, 表明黄铁矿及有机质矿物为铀矿物的形成提供了还原剂。成岩过程中溶蚀作用及后生蚀变现象的发育, 为铀的富集沉淀提供了有利条件。观察含矿目的层砂岩中的蚀变现象及蚀变矿物特征, 表明各黏土矿物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发生相互转变, 地球化学环境的改变造成了黏土矿物间的相互转化, 进一步改变赋矿砂体的地球化学环境。

    • 陕西省庞家河金矿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对深部找矿的启示

      2023, 50(1):277-288. DOI: 10.12029/gc20190715001

      摘要 (500) HTML (696) PDF 5.77 M (18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目的】黄铁矿是庞家河金矿床最常见的金属矿物, 也是最主要的载金矿物, 其标型特征蕴藏着丰富的地质信息。 【研究方法】本文选取矿区东段新发现的Ⅳ-2号矿体黄铁矿的形态标型、 热电性标型和成分标型进行了系统分析。 【研究结果】研究发现该矿体黄铁矿晶体形态以立方体和五角十二面体为主, 具有高砷、 亏铁和硫的特点,Fe/(S+As)含量平均值为 0.860, Co/Ni比值主要集中在 1~10。 【结论】统计分析显示该矿床形成于浅成中低温环境中,成矿流体有明显的变质属性; 黄铁矿热电性及形态的垂向变化规律, 均表明深部找矿仍有一定的潜力, 且初步计算表明至标高 861 m向下矿体仍有 186 m的延伸。

    • >发现与进展
    • 四川广元地区首次发现构造-层控型天然沥青矿

      2023, 50(1):289-290. DOI: 10.12029/gc20210730002

      摘要 (288) HTML (871) PDF 2.41 M (18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雪峰隆起西南缘(贵丹地1井)震旦—寒武系获多层系页岩气重大发现

      2023, 50(1):291-292. DOI: 10.12029/gc20201216004

      摘要 (195) HTML (735) PDF 1.98 M (17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敦煌地块大水峡北地区发现130万t大型晶质石墨矿床

      2023, 50(1):293-294. DOI: 10.12029/gc20220328003

      摘要 (174) HTML (680) PDF 1.30 M (17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甘肃两当县火漆沟地区新发现超大型单体方解石矿床

      2023, 50(1):295-296. DOI: 10.12029/gc20220314003

      摘要 (207) HTML (712) PDF 1.82 M (18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内蒙古花脑特银铅锌矿床矿化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对成矿时间的指示

      2023, 50(1):297-298. DOI: 10.12029/gc20210922001

      摘要 (157) HTML (730) PDF 1.27 M (17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简讯与热点
    • 欧洲地质调查局联盟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模式概况

      2023, 50(1):299-302.

      摘要 (244) HTML (800) PDF 458.84 K (19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西北干旱内陆盆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工程介绍

      2023, 50(1):303-303.

      摘要 (131) HTML (0) PDF 825.02 K (1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国地质》编辑工作指导委员会、《中国地质》(中文)编辑委员会

      2023, 50(1):304-304.

      摘要 (120) HTML (0) PDF 803.71 K (1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国地质》(双月刊)栏目设置与稿约

      2023, 50(1):305-306.

      摘要 (111) HTML (0) PDF 977.40 K (9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主编:郝梓国

创刊:1953年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3657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167/P

国内邮发代号:2-112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
亮点文章推荐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国新一轮战略找矿行动已全面启动。用什么方法、什么手段实现增储上产是面临的突出问题。本刊登载了几篇基于新技术、新方法实现找矿突破的实例,供大家参阅,助力新一轮战略找矿目标的实现。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找矿预测——以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矿为例. 欧阳渊等,2023, 50(2):303-330.
基于重磁资料在山东齐河—禹城探获矽卡岩型富铁矿:对超深覆盖区找矿的启示. 王润生等,2023, 50(2):331-346.
自然伽马曲线重构波阻抗反演在勘探含铀有利成矿砂体中的尝试. 梁建刚等,2023, 50(2):347-358.
宽频大地电磁法寻找“界面型”隐伏金矿床:以黔西南戈塘地区深部找矿为例. 张伟等,2023, 50(2):359-375.
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钻井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赵洪波等,2023, 50(2):376-394.
关闭